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前人留下的脚印
我大学是英文专业,并且学得小有成效。许多人都问过我如何练口语、记住单词、考过四六级。
说实话,我真的掏心掏肺地给出了许多方法和建议,但是大部分人后来就再没了音讯,不知道他们实践得怎样。也有一些朋友反馈,说他们要么坚持不下来,要么感觉练习效果并不好。可是,这些方法对我来说却是实打实地有用,有效果。
我挺苦恼的,自己费尽苦心想要帮助别人,但事实上受益者可能没有几个。后来我看了《学会学习》这本书之后,才领悟到,那些按照我的建议却怎么也练不出和我同样效果的人,也许并不适合这一套方法。那怎么办,难道这些人就要接受自己学不好英语的这个“事实”吗?
斋藤孝这个作者有着教育学和交流论的背景。他在《学会学习》这本书中,并没有强硬地推销任何一种学习方法,或是认为某一种方法必优于其他。相反,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你做不好,并不代表你没天赋,只代表你还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他深入研究了16位名人的生平与传记,解剖他们的致胜法则,把“成功”的神秘感去掉,只剩下对学习方法的探索。此外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与观点。
读完全书,我的感受可以总结为三句话:第一,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第二,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却有许多前人留下的脚印。第三,尝试与拓展学习方法,是巩固自己和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一,学习的能力最重要。
很多人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迷茫。一方面是因为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意识到大学里学习的大部分知识,并不能被运用到工作中去。爱因斯坦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忘光了知识后所剩下的东西。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学习能力。如果我们想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我们的人生,那么持续学习是唯一的方法。书中也提到,“学习态度也反映着你的生活态度。”
无论你如今面对着怎样的知识体系,都该在行动前,把自己学习的利剑磨的更亮一些。
搞清为什么学?
很多人在学英语时,抱着“学会了是一种优势”的心理在学,却没有真正思考过自己是出于对这门语言的兴趣在学,还是出于真正的交流需要在学。就像《学会学习》里说的那样,“最糟糕的是你既不‘需要’,又不‘喜欢’”。
所以在学习之前,我们必须搞清学习的目的。
什么内容值得学?
现在许多媒体都在推崇“多职业”,那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多种技能。在层出不穷的新鲜技能面前找准自己想要钻研的内容,其实并不容易。当别人都在追逐多职业多收入时,你只要将某一领域研究的比别人更深入、更透彻,你就更容易从整个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权威。
歌德是一个才子,他擅长音乐绘画,可以熟练使用多种语言,但是他一直坚持着只用德语进行写作,持久地打磨这一技能。正因为他只专注这一件事,后来才成为一名成果显著、与众不同的作者。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回想自己过去的学习经历,能帮助我们找到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有三方面的内容需要特别思考:
第一,你用什么方法记忆最快?有一些人在看书时必须读出声才能理解,另一些人则更习惯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有一些人喜欢按照字母顺序记单词,而另一些人更偏向按同义词来记忆。
第二,你在什么场合注意力最集中?大学期间,我发现当我跟风去图书馆学习时,效果并不好。因为我总是在研究别人是要考研,还是在准备四六级。当有人进来时,我也总琢磨TA有没有事先占座。而当我在乱糟糟的宿舍里,戴着耳机大声听音乐时,注意力更加集中。
第三,你在什么时候最有学习动力?我喜欢在夜间看书、学习,因为我觉得在辛苦工作一天后,学进去的任何一点新知识,都像是今天的加分,会让我很有成就感,睡得很踏实。也有一些人在早晨时更有学习动力,因为他们会觉得在开始一切其他活动前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
《学会学习》这本书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选项,而非唯一一个标准答案。照着它的指引,我相信大家都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致胜招”。
找到自己独特的方法后,要坚持实践,才能获得突破。
当我们摸索出一套方法后,判断其是否有效的途径只有实践。如今的我们很幸运,想要做什么事,很方便就能从网上找到许多学习教程。例如,如何自学吉他,如何做一个蜂箱等等。然而,正是由于方法太多了,让我们看花了眼。
我觉得这跟减肥很像。不管别人传授了什么秘诀和方法,都没有第二天就能看出神奇效果的。胖子不是一天吃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能瘦下去的。如果你不能将你的学习计划坚持一百天,就判定这个方法无效,那你就是在耍流氓。
最终,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是,“配合自己的节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第二,成功没有捷径,但是成功的道路上已经留下许多前人的脚印。
斋藤孝的这本书很有趣味性。因为许多人在研究名人传记时,常常会研究时代背景对人物的影响和塑造。而这本书给出的例子正好相反,作者着眼于名人如何打造自己特别的学习法,从一个时代中脱颖而出。
读完后,我印象比较深刻也非常想尝试的有这些名人的学习法:
涩泽荣一的“古典学习法”
涩泽荣一是一个商人,却非常重视依靠《论语》来反省自己的内心,在经营中坚守着《论语》中宣扬的道德精神。
"他熟读《论语》,听人讲课,经常把书中的句子挂在嘴边,遇到任何问题都喜欢在《论语》中寻求帮助。"
"把古典当成内心支柱的好处就在于此。它是在一贯的哲学思想下被创作出来的,其中的教诲能应对各种情况,还能保护个人精神。"
现在我们阅读的内容五花八门,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罗辑思维的60秒语音,有Papi酱的小视频,还有咪蒙的激爽文章。那是不是还有时间,还能耐得住性子领略经典呢?
坂口安吾的“翻字典断绝妄想学习法”
学习英语能够安定心神,我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但是考虑到这位名人的背景和研究课题,便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了。
"坂口安吾在考入东洋大学印度哲学系之后,因为过度专注于钻研哲学问题,曾一度有些精神失常,迷失自我。"
"安吾的作战计划就是只要醒着,就不停翻动字典,埋头于寻找词语解释的工作中。通过这个行为,阻止自己胡思乱想,继续迷失。"
当我们感到迷茫与焦虑不安,觉得内心苦闷却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时,不妨找出一本字典或是其他需要极力专注的学习资料翻一翻。也许就能将我们的负面能量引导出去,安定烦躁的内心。
爱因斯坦的“张弛有度学习法”
爱因斯坦是一名物理学家,他研究的内容并不能为大部分人所理解,因此非常容易陷入自己的小世界中。但他非常重视跨领域学习并培养多种兴趣,保持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音乐是能与工作互补的人生伴侣。研究的时候耗费脑力,放下工作就彻底放空自己,把身体交给音乐,用音乐释放内心的疲惫。通过音乐调解工作强度,让身心进入一个良好的循环。"
村上春树也是这样,在写作的同时保持着跑步的好习惯。只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才能够真正的享受钻研的乐趣,保持创作的体力与脑力。
第三,积极尝试与拓展学习方法,是巩固自己和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在分析列举完名人的独特学习方法后,也介绍了几种极易上手的方法供我们参考。
一气呵成学习法
这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将自己的短板当成兴趣培养起来。例如在学习英语时,我们可以阅读自己已熟知的故事的英文版,像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在一口气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啊,原来芝麻在英文中是这个意思”的代入感。这样即使不能看懂故事中的每一个单词,也能看懂大意,不伤害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集中学习法
许多人都有在考试前或是交论文前“临时抱佛脚”的经历,结果发现成绩并不是一败涂地。这是因为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我们能够快速进入学习巅峰状态,学习效果大大加强。
针对一些自己不太感兴趣的内容,例如背50个单词,我们可以设置好一个时间期限,然后不计后果地在这个时间范围内集中攻克。这样即使不是非常擅长的内容,因为知道有了一个时间限制,学习起来也就没那么痛苦了。
平凡和成功之间的距离其实比你想象中要小,这一点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证实。加州大学的研究表明,一张美女的脸和一个普通人的脸,区别也许就在于双眼之间的距离差了那么几毫米,或者是额头与眉毛之间的距离差了那么一丁点。泰格伍兹挥出的球杆如果差了几度的话,也就可能离洞口差了好几米的距离。
你总觉得自己学不好的东西,也许只需要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微调一下,就能取得巨大的进步和效果。

之前我组织 #英语帮帮团#线上报名的时候 每天我能收到300多条报名信息
最后呢 各种团 都组织起来了 真正能坚持的 只剩下那一小丢, 大家学习的热情非常高,但是真正愿意学 能够坚持的 太少了
不用觉得难过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尤其是学英语 这种 如果真想学 她一定会坚持的 如果真的不想学 她会找到各种理由的 所以无须多想拉
感谢当当每次都分享这么多实用干货~
对呀 组织了这么久活动 能真正坚持下来的 太少了 哎。。。
想帮忙都帮不上的
#英语学习帮帮团#报名总贴关闭,请移步到各个团按要求跟帖报名
感谢分享![[开心]](http://static.talicai.com/emoji/qq/emot8.gif)
呵呵,我觉得我自己学英语就是坚持不下去,可能真的是内需不够
扇贝团长好久没出现了 我记得是忙了
你坚持你的 你可以来继续打卡 找不到别人 就来找我 哈哈
恩 可以呀 可以呀 只要坚持学习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