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反面教材,人死了钱一定花了的家庭长啥样
我说的这个家是三口之家。
我老公,我公公,我婆婆一家。
很抱歉。虽然结婚了。但实在从经济层面融入不了,也理解不了。
但是心里是很敬佩的。
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家庭,活得居然还美美哒,想想也是醉醉哒。
熟悉我的人大概知道我嫁了一个什么样的老公。外形长得确实是好,工作单位也是非常稳定,学历是博士,大学老师,月收入基本一万,还有各种津贴。
我公公以前是DB制药厂的厂长办公室主任,后来合资改并,又做了XX大药房连锁药店的店长,一个人管理许多店。我婆婆一直跟公公占便宜,公公在制药厂,她就看看仓库,都是国企稳定职工,公公做药店,她就去卖药。
这两位一辈子没有吃过一点点苦,现在看起来都非常年轻。
我公公65岁,看着也就50。
我婆婆63岁。看着恍如40
介绍完毕。开始8一下这奇葩的一家。
他们虽然颠覆了我一切的常识,但也不得不说,开辟了我人生的新视角。我经常拿着十分新鲜的视角,十分赏识的看着他们。
也不得不跟我老公财务分开。虽然他恳求多次我帮他管理工资,但是我坚决不合并。
下面开始说故事了。
我公公在药厂工作期间算实权派,因为外形很好,说话体面,又看书看报显得斯文,所以负责两块事务,接待外宾,管理车队。我爸爸同期这时候在厂里可能就是一个烧锅炉的天天拉煤呢吧。这么样的肥缺,有心眼的人应该给自己铺好路,或者捞外快。然并卵。我公公这时候只利用职权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利用接待外宾的机会,经常往家拿好吃的,因为可以报销,每一个礼拜都带老婆孩儿去吃最高级饭店还报销。再一个,开车接送孩子,显得老有面子了。内心无限得瑟。
我的点评:SB。不说其他,对教育孩子就不好,从小惯得锦衣玉食爱慕虚荣。我本家一个叔叔别说那么大厂了,就本地小厂的一个司机而已,后来就做了厂长,现在利用改革机会,集团私有,资产几十亿,成为了我们这里一个传说。这是他们家过得最好的一段时间。但是一分钱没有存住。到处旅行,买高档货。连给孩子买铅笔都给买日本的。住的只是厂里分的青年房,厂子一破产,公房当时两万块就可以买断。但是买不起,陷入住公租房岁月。后来做药房攒了一点钱。公租房后来也可以买断,但嫌弃公租房跟筒子楼一样条件很差,所以也没有买。直接去买了商品房。也是一个小套一,大通间。儿子那时候连一张床也没有,更加不要说是什么书桌了。每天饭桌上写作业。晚上睡觉在大衣橱里面睡。套一厅。为了家里有一个体面的客厅,可以接待客人。甚至没有给儿子一张床。。。
儿子读大学了之后。那是1998年。他们家经济情况稍微转好。完全一秒不停啊就开始了得瑟。大概2000年。给儿子买了三星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价一万五。(我痛哭一个先)
2001年,有手机流行了。一秒也没有等,一家三口一人一个。
。。。。。
2003年儿子上班了。他们家也终于考虑换一个套二了。
手里有一次性付清的钱。但是神一样的。他们买了套二以后,为了活得更爽。出去到处旅行。就把套一卖了。呵呵哒。你们家真的不是生儿子,不用考虑给儿买房吗?后来我了解了一下,大约是儿子长得帅他们觉得有人一定倒贴。
果不其然就是有我这样的倒贴么。
接着说我老公啦。
2003年上班。月薪2000。我感觉一点也不少。但一个月能花2500。手机一年换一部半。热爱电子产品。流行什么买什么。各种新鲜,拿到手玩一个月就扔,但不买会死。
另外一个爱好就是从童年开始培养的。一周不出去吃一次饭也一定会死。
他们单位包吃包住包穿衣,也没有用,拦不住他爱美之心,不穿名牌也会死。
工作十几年了。存款一直很成功的保持在0……
千辛万苦的教会他用挖财记账之后。我经常看着联网数据发呆。
比如说1月花了1万5(买了两部手机,他一部他妈一部)
2月花了9800
3月花了3万7(买了一堆电器)
4月到现在花了7000。
现在不得不提的就是他们家唯一一次成功的投资。2009年春,在郊区,无敌偏僻的地方,首付10万。买了一个70平的投资房,大约总价30万 。
我人生中认识的一切09年年初买房的人家,房价最少翻了三倍
但是,没错,荒郊野岭例外。
但是好在他们家准备给儿子买婚房的时候,这个房子还是可以卖50万的。
下面最让我敬佩的事情发生了
那就是他们如何分配卖房所得的50万。
首先,他们继续在荒郊野岭(好在靠近儿子单位)买了一个依然很小86平的房子。总价当然就是80多万。
首付了20万。车位8万(首付3万)。
商业贷款30年,月供3000多。
然后。神了。这家人去买了一辆车。15万。真是呵呵哒。
这时候还剩下零散的不到十万。
然后雄心勃勃的去炒股炒基金啦(生手哦第一次开户)。
半年不到,变成五万,居然,我靠。居然割肉了我靠。
割肉了干嘛呢?
老两口全国旅行,然后又出国旅行一次。
说完了。

我边看边笑,其实人到30发现身边各种不同三观的人都可以过得很好……
边看边笑。还真是羡慕这种心态,可是学不来。
但是我也要试着让我爸妈向这种心态靠拢。
你不要给呀,

和我公婆家好像,我婆婆是每天必买,家里堆了好多没拆吊牌的衣服,我老公也是数码产品的狂热粉,消费观真的差异太大
看懂了,其实根本原因就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姑娘当时脑子不清爽啊,你这辈子就这样了,以后自己孩子找对象的时候长点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