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VS彩礼,意识觉醒不代表思想解放
为什么我把这两个词放一块,因为这代表了两种思想。
在“原生家庭”概念里:结婚意味着从原生家庭独立出来,不意味着“嫁出去“或“娶进门”。结婚是组成新的家庭,男女双方才是新家庭的核心成员。女性在这个家庭的地位,是绝对的女主人。她独立,她对家庭所有的付出,只因为她愿意。
而彩礼,作为传统嫁娶习俗,在古代社会被美化为一个结为两姓之好的诚意,其本质是明码标价的卖女儿。彩礼的缔造者,是男权时代的掌权的男人们。一开始的目的,是保护当权者利益,只是披上了风俗的这块遮羞布。不搬什么史料,就说说俗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赔钱货。就这几句,就能看出封建社会的女性是什么地位。我知道有的人不服气,认为这只是单纯的一种形式而已。那请问古代嫁出去的女儿享有父母遗产的继承权吗?TVB演烂了现代豪门女儿争夺遗产被一众亲戚理直气壮地说,你是外人,你是夫家的人的戏码。不止中国这样,傲慢与偏见里面,为什么这么着急忙慌嫁女儿,不就是害怕老头死了侄儿继承遗产,女儿们被赶出去。还不能证明彩礼这种陋习保护的是男权的利益吗?
说回来,我为什么说意识觉醒不代表思想解放,因为网络上结婚要彩礼和把原生家庭挂在嘴边的是同一批人。
在说原生家庭的时候,潜意识跟原生家庭做比较,认为自己一定比父母辈做得更好,最典型的表现在育儿这方面,都对老一辈习惯存疑,这是意识觉醒。这时候,拿自己当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得好。
遇到其他同样需要打破传统的时候,大部分人并不会做出什么改变,典型代表——彩礼,裹着尊重风俗的糖衣,这炮弹轰得明目张胆。而且这糖衣还挺甜,大部分人愉快的接受了,并没有深究其作为封建残余的社会意义。
思想解放应该这么做:改变风气,从我做起。我认识到彩礼的本质,我也就不收彩礼,同时我鼓励广大女性也不收彩礼。
有的人说,不收彩礼,婆家没地位。从你谈原生家庭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你要追求的并不是公婆眼里的地位,你从结婚之时起,你就享有核心家庭的绝对女主人地位,公婆高看你一眼,低看你一眼并不能做任何改变。你的家庭生活重点,都应该放在你的丈夫、未成年的子女的身上。说直白点,其他人都是外人。
扯这么多就是想说,女性独立,不是有收入就叫独立,你首先要有独立的思想,一套系统的价值观体系。

我很同意你的观点,我自己也是如此身行立践的,然而时间越久,我被朋友父母说的越多,有时候我也怀疑这样子自己吃力不讨好。比如说我觉得孩子要自己带,比如说我买房不要公婆出钱,然而这样子反而引起了家庭矛盾。不管是我父母还是公婆都很不满。而且@玉色蝴蝶 说的也有道理,那么养老呢?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呢?我公婆意思就是老了和我们一起。我现在已经背着不孝性格奇怪的名声了,如果以后不和他们一起住,估计我要被说臭啊……
还有关于姓氏,哪有你说的是夫妻自愿的,每次我回娘家,我公公就和我崽说,又去做客了啊。我记得以前我回过子期的一篇文章,说结婚的时候哭没哭,我是没哭的,因为我结婚的时候是怀着你这种话想法结的婚,必然没哭,然而有了孩子后,公婆的强势管制切切实实让我哭了。
组建新家庭不代表不养老啊,我没理解到为什么养老问题会放进来讨论。住一起也不代表家庭就不独立了啊,我家以后也会跟我们住一起养老,只是需要明确界限而已。
回娘家是做客啊,我现在回娘家我爸妈也说做客,你有自己的家庭了。跟原生家庭要保持界限,并不是划清界限,是彼此独立,相互尊重。
你公婆没有界限感,你改变不了的,但是你不能让他们这么教育儿子,这样不对
有的人说,不收彩礼,婆家没地位。从你谈原生家庭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你要追求的并不是公婆眼里的地位,你从结婚之时起,你就享有核心家庭的绝对女主人地位,公婆高看你一眼,低看你一眼并不能做任何改变。你的家庭生活重点,都应该放在你的丈夫、未成年的子女的身上。说直白点,其他人都是外人。
说得好好啊!
这段话棒棒的。这也是我结婚时坚决不在他老家城市买房安家的原因,因为我老公潜意识里他还是属于他原生家庭的,而我在他父母那永远只是个外人。
不花钱娶的媳妇,后边我不说了。
就和房价股市一样,道理一回事,实际操作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