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11|每年成长都是本书
文/熊熊家的太太该原创文章,属于授权她理财刊载,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对,熊太太说的“每年成长都是书”,不止是虚拟意义的“书”,也是实体书、纸质书,你能闻到油墨香并亲手翻阅的那种O(∩_∩)O哈!
2017的第一季度,我干了件蛮极品的事情:将熊宝宝2岁和3岁的成长记录整理印制成书(合计5册)。“顺手”整理旅行照片,补做了澳门、迪拜和东京的纪念册(去年做过2015的两册了)最后朋友圈发的2014的月小结+深圳和欧洲的又做一本……欲罢不能的那种,合计8册,一季度的闲余时间简直快把自己搞吐(⊙o⊙)
最后一本旅行纪念册终于拿到手✌,我重新翻阅孕期纪念册,当时全家人每天的期待,点滴准备的用心记忆都浮现出来,自己看了都很感动♪(^∇^*)
和奶奶又一起翻阅她出生的第一年成长册,有的那么萌,有的那么丑,和娃一起走过的每步路都很有趣^_^
甚至发现,陪她长大,更多是见证的是自己的成长。
奶奶翻着一直说好,大约200/本的制作费太值了,其实制作最费劲的是得花大量时间做编辑……坚持写了四年的宝宝成长记录,今年原计划放弃的……拿到实体书后决定还是继续吧。复盘优化内容和频率,明年印制编辑的时候就能提高效率了。
今天教有兴趣的你一起干这事,主要分三个模块:
1. 怎么做记录?
新浪微博或者微信朋友圈都可以记录,日常图文搭配做记录。建议妈妈们开个宝宝专门的号记录,很多人很烦咱们这类“晒娃狂魔”(你对别人孩子日常吃喝拉撒也没兴趣的嘛),养娃和生活、工作分开,不仅不招人烦,私密性也更强些,对娃也是保护。
2. 记录哪些信息?
a.第一次笑,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剪头发,第一次叫妈妈,每个你们一起经历的第一次都是值得你记录的心情*^o^*
b. 妈妈们的手机里一般都是宝贝的照片,这些你拍摄的镜头肯定当下都有想法的,对,可以流水账般的记录这些成长片段。
c. 其它长辈对宝贝的关爱,宝贝和同学朋友的聚会交流都值得记录。只要有照片的“看图说话”,140个字足够记录当时情况或表达当时的心情。
熊太太用微博记录日常片段,每月挑9组有代表性的照片,写个月度小结记录在微信。
抛砖引玉,具体内容和形式就各位宝妈们见仁见智了。
3. 怎么做实体书
淘宝搜索“微信、微博印书”就有很多店铺可以做,但得是“公开发布”的权限,不能密友圈或指定用户阅读的权限。可以选择每年1月或者孩子满周岁的时候印制,一年一本,年纪越大,越觉得有意义。
最后. 以前都不知道这个玩法,还有意义吗?
备孕中的姐妹:可以从试纸测出来拍图开始记录,孕检……
已经怀孕的姐妹:胎动,胎教,为娃准备的物品,甚至孕妇餐都蛮有意思……
宝贝出生后:每周三~四次和宝宝的交流、为他准备的餐食、和他一起做的事、他分享的上课收获……
每个宝贝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年的成长都是本书∩_∩
甚至,你会发现,第一次的头疼脑热让我们手足无措,他大了后,咱们成为了半个儿科大夫,能淡定的处理。通过带她,自己被磨得没脾气了,公事处理上更加的理智和冷静。带娃出游更是磨练了我们的统筹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当妈的都经历着从凡人到超人的蜕变~ 哈,你记录的是他的成长,最后发现成长最多的是自己,熊太太觉得还蛮有意义的 ♪(^∇^*)
-----------------------------------------
和几位妈妈讨论后发现大家给宝宝做成长纪念册这事的期待度太高了。很多人都断定以后宝宝长大了,这是TA很大的宝藏!
【熊太太提醒】
快醒醒吧,宝宝成长记录这种东西,只有写的人自己会high,我们感觉为娃写的,娃是不会领情的,自己享受这个当下就好~
大家回忆下,爹妈为咱们保存的30年前的物件,哪件能打动咱们呢 这点破事别说20年,30年,或许10年后自己都不稀罕了。
但这个当下,我是享受的,如果你想做这事,要先保证自己能享受当下,别寄托太多希望在娃未来能领情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