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以上是在蚂蚁财富上发的一组基金文案。原文已全部被删除。
文中每一个基金公司均配有一句广告文案。如南方基金:“你每天都很困,只因为你被生活所困”;万家基金:“每天都在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国泰基金:“全世界都在催你早点,却没人在意你还没吃早点”等。对此,有网友表示,现实残酷,文案句句扎心。这组文案表达的功利心太重。传播负能量,这日子过不下去了!甚至有人要给文案寄刀片~~
幸好还留存了些,图有点大,有点多,大妞挑几个放上来。传说中的“扎心文案”。








直逼的自称文案撰写者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状态,恳请各位不要再转发“支付宝的新文案”了。


然后支付宝首先反应跳出来撇清关系:真不是我干的!不关我的事啊!
支付宝28日下午在官方微信回应否认参与策划制作发布这则文案。
1、该组广告并非支付宝的广告,支付宝品牌从未参与任何策划、制作、发布;
2、该组广告在未经支付宝许可下,借用支付宝名义展开营销,我们已经要求相关方删除广告并消除影响;
3、我们一直都认为,人生不是一段文案,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应该被认真对待。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字字都透露着小心翼翼的无奈。

真心心疼躺枪的蚂蚁财富,支付宝,和文案。就因为文案狠狠抓住了人们的心理,挺正常的一个文案硬被说成了传播负能量?
而相反在理财论坛里,却是另一番关景。

这就是区别。
认真努力的人心智往往更加坚强。
龙应台先生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相反地:贫穷=生活质量低=眼界低=目标模糊=动力不足=浪费时间=工资低=贫穷。
为什么一个人那么穷,却还能那么理直气壮的偷闲躲静,不思进取?
为什么一个人宁愿过贫穷的日子,也不愿意用多一点儿的辛苦和时间,来打拼更好的生活?
人生来虽有阶级高低之分,但信仰才是真正的高贵,谁都可以选择是否拥有。
那么穷,明明没资格去偷懒啊;那么穷,怎么有资格去偷懒啊
比起勤奋和努力,或许“穷”比较容易,得过且过比较容易。
所以我们往往会去选择懒,选择穷。
手里没有足够多的钱,我们就盯着少得可怜的金钱,不敢生病、不敢有大额支出、不敢去追求享受,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
还要努力扮演一个不真实的自己。
蔡垒磊在《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一书中说:人,最重要的是要认识真正的自己。那个人不是别人眼中的你,更不是朋友圈里的你,如果连真正自己都认识不了,怎么能过出真正的人生?
当我们去做选择的时候,往往选择那一条成本最低的路,而不是最正确的那条路,这样我们被困在一个小空间里,认知和成长大大的被局限住。
扮演很容易,真正做到却是极难。
贫穷更容易产生不幸。
大妞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富有一些,只是有些人的这一愿望会更强烈一些,而有些人却假装自己满足于现在的生活。
其实普通人出于自身的迫切需要,理应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寻找资源和机会。你不动,只是你现在什么都没有失去,并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有的朋友可能会挺郁闷:“我当然也想赚钱啊,可就是没办法!”“还不是因为我们没钱”“人家要的资源咱没有!”
这些都是你为你自己设立的各种复杂的门槛。
并且,更重要的。你还不够穷,而且也没那么怕穷。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有句大众口头禅是:“没办法啊~~~”
说真的,大妞极其反感这样的话。
世上的事通常有几个选项。
遇到问题,没想出办法,直接OVER。
遇到问题,有办法,没努力,直接OVER。
遇到问题,有办法,努力了,没解决,还是OVER。
遇到问题,有办法,努力了,解决了。
只看到一些真话,就受不了,一个劲地喊扎心,只求人家把这些删了求一个眼前清静,只能说你心智不成熟。
而另一些些张嘴就问:应该买什么基金?什么时候止盈?应不应该离婚?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这样的人,心智一片茫然。
这样的人,如果为父为母,又如何养育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如何让孩子不重蹈覆辙?不延续穷爸爸的老路?
光有焦虑是没有用的,光有鸡血也是没有用的。
当然,没有钱,更是没有用的~~

我认为支付宝写的这个文案才是精彩:人生不是一段文案,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应该被认真对待。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那些广告文案,恕我直言,就是DS才写得出。
现在闲的喷子太多
姐姐说的对
这组广告虽然说是为了激励人们赚钱,但从某种层面上来讲,确实是金钱为上,价值观的引导上有问题。那些常年在落后地区的志愿者怎么办?那些因为地区差异,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就活该受穷吗?这社会还是有太多为了理想为了梦想还在受穷的人......
道理都懂,但社会需要正能量,人人都金钱至上就完蛋了。
这个不是负能量啊
亲亲,这是两个概念。其实从市场交换层面来说,所有人的工作付出都应该得到回报。而得到多得到少,是看付出的质量,工作性质不同,地区背景不同。
亲亲,金钱也是正能量
我也觉得这些文案很赞!!
所表达的主题大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金钱观是目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金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努力或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文案内容不是扎心,是亵渎吧,个人看完很不喜欢,玻璃心也好,没能力也好,都是其中一个评判,我们讨论一件事要从这件事下手,而不是从你的人品下手,比如一个女孩被强奸了,很多人不去斥责强奸犯,而是觉得肯定是你穿 的太暴露,大晚上还在外面晃活该,多奇怪呀!
例如梵高,多伟大的画家,可是一生潦倒,是不是很失败?
比如人到中年,想让家人过的更好一些,为后代多积攒一些财富,贷款加上自己的积蓄开了一家店,起早摸黑的干活,全年无休,但是因为位置不好客流不多,客人赊账、贷款利率高等原因导致入不敷出,亏损破产,是不是很失败?
我认识一个同事,确实用的平价护肤品,大牌用了一些小样,但是她工资不低,却要帮衬家里,是不是很失败?
不能以金钱观作为唯一标准去衡量,还有很多外在内在因素,我用的是大牌专柜货,六位数的存款,但是看到“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还是会觉得很恶心,这广告的感觉就是你买了店家的东西,为店家带来了利润,店家还要骂你“穷逼”。
这个文案之所以引起这么多的讨论,就因为多面性。从大妞的理解就是这个文案只是说了一些真话。至于梵高?我理解的确是很失败。因为做为一个伟大的画家但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这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才高八斗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肯定中间有原因,到底是因为他自愿放弃比较好的生活还是与人不合,导致在世时没有被人发掘,这又要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不多说,再多说,会被人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