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穷,因为不自助,有钱人也不帮助他们啊!
聊聊最近碰到的几个例子,穷人为啥穷?1个和水滴筹有关,一个和买房有关。
例子一、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转发水滴筹,一个小女孩,急性白血病。在中国,再怎么样,小孩子,即使是陌生的小孩子,还是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怜悯之心的。
花凋对这些早已免疫了,还是看完了。大意是:家里条件本就不好,之前奶奶生病,花光了所有钱,还是去世了。过不多久,爷爷也跟着走了。募捐人有两女儿。小女儿嚷着不舒服,查出有急性白血病。夫妻两都是打工的,治病和治丧,已经让家里不堪重负。现在小女儿躺在医院,医疗费已花去XX元,接下去治疗大概还要30w。关键是小女孩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不在老家,所以连新农合都没有给小孩买,所以小女儿的治疗费用,一分都报销不了,都得自己掏。恳请好心人帮忙!
看到最后,花凋简直要愤怒了,虽然不关我的事,可看到这么愚蠢的人(原谅我这么骂人吧),还是忍不住要奇怪,世上怎么有这么蠢的人。
商业保险就不说了,小孩30w的重疾保额,一年2、3百,够了吧?白血病的话,很多保险保额还能翻倍。现在好多人都没那个意识,花凋也是经历了事情后才开始买保险的。
可新农合竟然都不买,缺那点钱吗?还是缺那点智商?母亲不是因病去世的吗?难道当年母亲就没去医院看病,还是母亲看病也全是家里掏的钱,一分没报销?在母亲因病去世的情况下,竟然还不给小孩上新农合,这样的父母,真是蠢到家了、失职透顶。还是这个水滴筹本身有问题?
现在网络平台发达了,大家也都知道搞募捐了,发个朋友圈,总会有人捐个10块8块的,细大不捐,人多了,钱自然就多了。可这些有用吗?刚看了下,已经筹到了4w多,离目标30w还远着呢。
老爸之前生病住院,前前后后花了5w左右,报销了1w5左右吧。现在的报销政策应该比以前更好了吧。即使按同样的比例来,30w的治疗费用,新农合应该能报个10w左右吧,现在不是还有大病医疗吗?这10w,可比网上募捐的4w,要来得轻松多了。
如果有新农合,再加上网上的募捐,小孩的治疗费用应该压力更小,小孩也能得到更及时的治疗吧。
对于这种穷人,花凋只能说,靠别人捐10w,难度比新农合报销10w要大多了。
例子二、
弟弟要买房,原因很简单,小侄儿要上学了,再不买就来不及了。老妈理直气壮地让我再借几万块钱给弟弟,理由很简单:亲弟弟、花凋拿固定工资、花凋的条件好,花凋不帮忙谁帮忙,全然忘了他们还欠着我的钱没有还,忘了弟弟每月的到手工资比我还高,忘了弟弟的钱是被他自己给挥霍完的。花凋简直气得要笑了。
如果按照老妈的意思,花凋再借几万,加上之前的欠债,那么,弟弟买房的首付款,就快有1/3是花凋借的了。加上父母帮忙借的钱,弟弟买房的首付款里,得有一半是借来的。
花凋断然拒绝了,得罪娘家人也无所谓了。
在老妈朴素的观念里,买房,怎么能不借钱呢?谁家会把首付款都准备好了才买房?既然借钱,亲姐姐怎么能落下呢?更何况亲姐姐是拿固定工资旱涝保收看起来挺有钱的。有钱人当然该借钱给没钱的人买房,否则就是为富不仁目中无人。
可惜的是:花凋不认同老妈的观点,也不在乎有为富不仁目中无人的名声。
谁说买房就要借钱了,当年买房,花凋就是凭着自己的积蓄,付了首付,没向别人张口。再说了,即使借,能借多少,首付的1/3甚至1/2是借来的,怎么就有这么大的把握,别人会借钱给你?借给你了,你拿什么还?打算分几年还?
亲兄弟,明算账。既然都结婚成家了,就各过各的日子了。花凋买房和装修时,弟弟都没提还钱的事,现在他买房了,凭什么我还得再借钱给他。我有钱,是我的事,愿意借就借,不愿意借就不借。现在A股那么低,花凋恨不得不吃不喝攒钱投进去呢。
更何况,花凋和老妈对有钱的概念完全是两回事。即使现在已经资产可以抵房贷了,花凋依然觉得自己很穷。可老妈呢?大概觉得有个6位数的存款就是很了不得的事了吧。
弟弟他们自己不知道攒钱,在要买房的情况下,过节、小侄儿的兴趣班、娱乐,依然一个不落,那如果错过了上车的机会,怪谁?难道要怪我这不肯借钱的姑姐吗?即使那样又怎么样?是他们错过了上车的机会,不是我。
孔夫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大白话就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套用一下:求诸己,富;求诸人,穷。
自力更生,自己做好保障,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自己求自己,才会更快地富起来。光想着求别人,靠别人帮忙,就等着“穷”吧。

现在我还是会看到那些轻松筹顺手捐一点
是的,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不买保险,连新农合都不买。
说的很对,与其低三下四求人募捐不如自己配置好保险;与其找人借钱买房不如靠自己攒首付有成就感!
我觉得站在有理的一方,得罪娘家人完全没问题。我看到很多小她上抱怨老妈一直出面替弟弟问姐姐借钱的,姐姐只会来这里抱怨,但从来不会少借一分钱。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1,小女孩父母双亡,没有买新农合,这个可以理解。2,不当伏地魔,我支持你!
就说2011年那会。我们老家推社保,每年交100块左右吧,很多人观望,觉得没到60岁领不了退休金,没生病,花那个钱干啥,只有我爸妈收我们影响,买了。好在后面部分开明的人得到新农合医疗保险的报销尝到甜头,这才普遍推广开来。
还有2010年左右当时可以补缴养老保险,很多人都没缴,一来觉得一次性缴几万压力大,二来觉得能不能活到退休很难说,三来到时能领多少也很难说。我妈当时快55岁可以领退休金了,当时计算补缴四万多块,我和妹妹没啥犹豫的,缴了。现在我妈每月可以领个一千八左右,当时补缴的四万多块也早已回来,别人只能羡慕了。
现在我娘家人除了我弟死也不肯买保险外,其他人都挺有这个意识的。我老公家呢,没存款,也没啥保险,一点保障都没有,看着都心急。
只能说,越穷越没眼界,越没眼界越穷。
我现在保险意识还比较淡薄,后面有待加强
自己和老公一般是抱着“吃亏是福”,不影响小家的情况下,借就借点吧。可老妈之前都是客气地请我们帮忙,这次不知道是不是被首付款几十w给吓到了,急了,咄咄逼人地让我们借钱。
从自己知道的来看,那些轻松筹,不能说假,但也不能说全真。
保险就算了,新农合都不买,实在是无法理解。现在出去吃个饭,买件衣服,都比交新农合的钱多。
老家人的思维:买房是大事,做大事哪有不借钱的。
现在的众筹,都不好说是不是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