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标志,就是陈年老友变成了推销员
最近有个挺火的话题:你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
我的理由很简单,朋友圈已经成了熟人营销的前线阵地,看与不看、赞与不赞都是问题,慢慢就关注少了。
人到中年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做出改变。有的是行业不景气,有的是工作没前景,大家似乎都热衷于寻求找一种更自由、更轻松的生活方式,解决方案也大同小异。
有在朋友圈卖进口保健品的,有转行做保险,还有推销国学课程or身心灵课程的……
昨天跟一个老朋友聊天,她说同在北京的老同学,十几年关系了,都有小孩最近周末约在一起去郊区玩。
玩的时候同学就讲自己上身心灵课程的种种收获,她觉得听着挺有道理的,也没多想。
假期结束后这个同学还在微信上不断找她聊关于课程的事情,推荐去上课,直到她明确表示不想去,就杀到她先生的公司去向她先生推销课程。
她说几天的课程要花数万块钱,别说对工薪家庭很奢侈,上班族请假去山里清修也是非常不现实的。
讲得道理非常高尚,最后都得掏钱。
去年我有个认识很多年的老朋友,突然从体制出来进了保险公司,他约我吃饭的时候我以为是要讲保险,觉得这么多年情谊买一份也未尝不可。
结果他是劝说我去跟他做保险,展示自己的工资条,天花乱坠讲很多发财案例。反正就是干这个像捡钱那么容易,我是朋友才要带你发财巴拉巴拉~
听得我胆战心惊,闻到了熟悉(chuanxiao)的味道。
公司都是正经公司,产品也都是“真”产品,贩卖的过程却充满了不实诚的手段,利用多年的情谊,诱惑人的贪欲,激发你的焦虑。入了局,就跟他们一样转起来,再去教唆身边的亲友。让生意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
这些年,很多不一样的领域其实做着相同的生意,它们的本质都是广告公司,最大的的敌人就是广告法。
即便是一棵韭菜,也抱着割韭菜的心。
在这个菜鸡互啄的游戏里,老年人是被欺诈的最低层,中青年人因为焦虑和迷茫也会深陷其中。
可是生活就像自行车,只有不断用力骑下去才会稳。哪里有轻松自由的钱赚呢?
在经济不好,鸟事鸟人层出不穷,见得多就不怪了吧。

我真的很想知道做保险的是不是真那么赚钱?
可能是知道制造业没啥钱,没有人对我推销“高大上”的产品和服务
靠拉人,拉一个人公司给1000增员费,然后你下级自己买保险或者卖保险你都能拿提成
所以随时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不要为到处贩卖的焦虑交智商税
哈哈哈,坚持住~我吃了两顿饭都没打消对方的念头,只好不回信息了
多谢打赏
有道理!
哈哈谢
打赏
我喜欢这种深度文,多写写,绿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