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月第一季度家庭理财和去年收入小结
1. 家庭金融资产
3月末家庭金融资产余额:$2,395,617,相较2022年初伊始的$2,490,178的最高点,亏损$94,560 or -3.8%。除了1月的浮亏创纪录,最近两月月环比都有正增长,包含每两周的定投新增资金。
继续执行年初制定的计划,一季度主要操作:
a. 调整新增资金定投,把股债配比中美股指数基金降低,从年初的92%降到目前89%,全年目标是回到80%附近。
b. 购买了$5万的美国国债,主要是考虑到I Bond目前的>7%的年化收益可以抵御一部分高通胀。债券指数基金目前由于美债长期收益率仍处于历史低位,且美联储3月才进行了一次小幅25bp的小幅加息,个人预计未来中长期Bond Price有可能持续走低,进入加息周期而处于债券熊市,所以暂时没有用新增资金配置债券指数基金(VBTLX美债全市场指数基金,目前SEC Yied只有年化1.95%,由于加息预期YTD的收益是负的-3.27%)。
2. 完成2021年家庭报税
美国每年4月中旬要完成家庭个税申报,一般1月底开始就会陆续收到各类2021年的税表。之前在去年9月发的九年理财回顾帖中预测2021年全年收入大概率会超过$60万,实际工资、奖金和限制股兑现的税前总收入首次超过$70万。
--税前家庭收入: $716,209
--联邦税和加州州税合计:$232,299,综合有效税率34.9% (25.9% 联邦+8.3%加州)
--税后家庭收入:$432,710
由于投资金融资产都是长线资金,配置的指数基金定投和债券组合,所以最近几年包括未来十年也无计划卖出止盈,除了小额基金分红也就没有产生任何需要报税的2021理财投资收益。
2021年税前总收入同比2020增加23.7%主要原因:
a. 公司每年分红的限制股解禁到期,去年正好处于科技股股价历史新高,且年底现金和股票分红也创历史新高。
b. 2021年4月我跳槽到FAANG大厂之一,整个package涨幅超过40%,签字费和股票很给力,工作强度和加班也是大增,跟国内996有一比,不过周末一般尽量不加班。前东家也是老牌“养老”大厂比较慷慨,把积攒了几年没有用完的十几天年假一次性折现发了$2万多。
3. 其他
结束了整整两年的在家上班,两口子的所在公司终于喊话要大家回office上班了,不过以后可能长期是一周只回去1-2天的混合模式,各大组的头来定具体哪天集体回去,其余时间继续在家上班。很多人已经适应了在家上班,甚至疫情期间已经搬家到郊区和外州,美科技业office集体办公的工作模式看来永远无法回到疫情前了。
下周娃放一周的春假,周末开启今年第一次家庭自驾旅行去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拥抱大自然。

谢谢,过誉了
还是每周要回去一两天的,Office面积省不了,能省点水电和茶水咖啡水果等,公司好像也省不了多少。
收入太赞了,税也真是高呀
太厉害了
上面列的是综合有效税率,由于美国是阶梯税率,其实在我们家现有收入基础上,每多赚$100,就要顶格交$37联邦税和$10.3的州税,也就是边际税率47.3%,而且拜登政府还在提案加税。
听很多留学的说还是美国生活容易,回国找两三万工资的难
不好比较。留学毕业后想留美要找到雇主帮你申请H1B工作签证,好像美国近十几年都只每年固定发放65000左右个名额,申请人多了就需要抽签。其中往往印度申请人最多达到70%,中国人占比不超过20%,所以目前在美留学的总共37万左右留学生,未来平均每年也只有1万多人能留下来,能留下来的也大多数都是硕博士学历。
印度人在硅谷还是比中国人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