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没福硬享
我十分同意没有必要让孩子没苦硬吃,同样我很支持不让孩子没福硬享。
一天晚上,晚餐后家人们聊天,我说周末带我爸去商场看看,现在季末,肯定有活动,再买两件T恤(这一个夏天,我爸就穿他刚来杭州时我带去买的两件运动短T,其他衣服他都没有穿,我想肯定是这两件穿着舒服),我爸就说有衣服不用买了。我娃点名要吃可乐鸡翅,超市买了10个花了四十块, 我爸一个都不吃,我夹到他碗里,他又夹给我儿子。
诸如此类小事,我就说,不要省这些,该吃就吃,在我们家,不存在让来让去,如果一个东西需要让,那是代表没买够,下次多买点就是了。
我娃接话:就是,不要这么抠!(他私下跟我说姥爷抠,就是不怎么花钱)
我马上对娃进行了教育:我说你姥爷那个年代,家里什么都没有,如果不省着花钱,怎么供养我和你舅舅上学读书?以前的工资才多少钱?
我妈说她到买断工龄下岗,工资没超过300元。
有时出门,娃说想坐商务座,我说太贵了,妈妈没有钱买商务座。你以后长大了挣钱了可以带我坐商务座。他要花超过我们生活水平的钱的时候,我总是说你以后长大了挣钱了来回复他。久而久之,他就知道,想要干嘛,要靠自己以后挣钱了再说。
其实我也算过帐,如果每年我家多花5-10万,经济也是可以承受的,这些钱如果花在日常生活上,能提升不少。但是我不太想。
我记得在网上看过一个贴子,大意就是可能孩子这辈子的高光就在童年了。因为大人有能力,吃,住,行,都是比较高档次的消费。然而娃资质平平,可能未来达不到父母的成就和收入。这样想想,题主就有些悲伤。
我当然觉得也没必要悲伤,自己家是个什么消费水平,就是什么水平,没有必要让娃吃苦,同样没有必要为了娃享福。
比如自己出门二等座,为了娃,一等或者商务;自己出门住三百,为了娃住一千亲子酒店;自己穿衣一两百,给娃买三五百的;自己吃普通,给娃买有机;自己没有爱好,不花零钱,给娃买这买那。
我统统不支持!
私以为日子越过越上是最好的,对未来有憧憬,有希望,有奋斗的动力!家道中落,动荡不安,对人的影响会很大,真越走越下,那只能绝处逢生,触底反弹了。

等孩子自己挣钱有能力去享受就让他好好享受吧![[开心]](https://static.talicai.com/emoji/talicai/emot08.png)
我记得在网上看过一个贴子,大意就是可能孩子这辈子的高光就在童年了。因为大人有能力,吃,住,行,都是比较高档次的消费。然而娃资质平平,可能未来达不到父母的成就和收入。这样想想,题主就有些悲伤。
以前我总想带我侄子侄女去外面,总觉得不想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没走出去,后面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确实,孩子资质平平又不想努力,我总带他们去高消费的地方以后可能害了他们。现在我也时常告诫自己。
以前经常刷到什么没钱就不要生孩子,要富养孩子,多带孩子出去看世界,尽可能给孩子最好的,不要让孩子长大轻易就被一颗糖骗走之类的。最近两年,刷到很多博主说孩子的快乐/幸福的阈值从小就被拉得很高,大多数是“消费型快乐”,一旦停下来,就觉得无聊,经常觉得不快乐之类的。说明还得讲究个平衡。
受“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的影响,很多普通家庭把孩子养成了“富二代”,然后。。。
是的,太赞同这种教育观,不希望像上一代没苦硬吃,也不希望孩子没福硬享。家道中落肯定不如日子越过越好,所以规划很重要,孩子没吃苦也享受了生活,未来对自己人生一步步走的踏实
我觉得“父母自己咋样过,孩子就咋样”就好了,管它是苦是福,一家人都一起,不搞特殊化。
自己享福&娃没苦硬吃,自己吃苦&娃没福硬享,都容易有问题。
我其实也很担心娃长大后的生活水平赶不上现在这样
那肯定,不过,健康的财务观念也需要从小培养
很多家庭悲剧也是如此
有付出,就会不自觉要回报
是的,我妈现在被我影响,该吃就吃,不会特意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