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流沙的读书笔记】读贾平凹的《活法》
响应小组的号召今天开始读书,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我选的书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集《活法》。给自己加油,一定要坚持21天的读书笔记。
1#. 7月16日,第一天读书笔记《关于女人》,4楼
2#. 7月17日,第二天读书笔记《说房子》,10楼
3#. 7月18日,第三天读书笔记《朋友》,14楼、15楼。
4#. 7月19日,第四天读书笔记《说家庭》,16楼
5#. 7月20日,第五天读书笔记《说舍得》,17楼。
6#. 7月21日,第六天读书笔记《名人》,18楼。
7#. 7月22日,第七天读书笔记《笑口常开》,19楼。
8#. 7月23日,第八天读书笔记《生活的一种》,20楼。
9#. 7月24日,第九天读书笔记《说奉承》,23、24楼。
10#. 7月25日,第十天读书笔记《说打扮》,26楼。
11#. 7月26日,第十一天读书笔记《说请客》,27楼。
12#. 7月27日,第十二天读书笔记《好读书》 ,34、35、36楼。
13#. 7月28日,第十三天读书笔记《美食家》,39、40楼。
14#. 7月29日,第十四天读书笔记《听来的故事》41.42.43楼。
15#. 7月30日,第十五天读书笔记《女人与陶瓶》48.49.50楼。
16# 7月31日,第十六天读书笔记《对月》51.52.53.54楼。
17# 8月1日,第十七天读书笔记《关于父子》55、56楼。
18# 8月2日,第十八天读书笔记《“文革”的故事》57楼。
19# 8月3日,第十九天读书笔记《四十岁说》58、59楼。
20# 8月4日,第二十天读书笔记《佛事》60.61.62.63.64.65.66.67楼。
21# 8月5日,第二十一天读书笔记《说孩子》68、69、70楼。

奉承领袖是喊万岁,奉承女人是说漂亮,一般的人,称作同志的,老师的,师傅的,夸他是雷锋,这雷锋就帮你干许多你懒得干的琐碎杂事。人需要奉承,鬼也奠祀着安宁,打麻将不能怨牌臭,论形势今年要比去年好,给牛弹琴,牛都多下奶,渴了望梅,望梅果然止渴。
每个人少不了有奉承,再是英雄,多么正直,最少他在恋爱时有奉承行为。一首歌词,是写少年追求一个牧羊女的,说:"我愿做一只小羊,让你用鞭子轻轻地抽在身上。"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拥挤的电车上看到有的乘客不慎踩了别的乘客的脚,如果是男人踩了男人的脚那就不得了,是丑女人踩了男人的脚那也不得了,但是个漂亮的女子踩的,被踩的男人反倒客气了:对不起,我把你的脚硌疼了!世上的女人如小贩筐里的桃子,被挑到底,也被卖到完,所以,女人是最多彩的风景,大到开天辟地,产生了人类,发生了战争,小到男人们有了羞耻去盖厕所。女人已敏感于奉承,也习惯了奉承,对女人最大的残酷不是服苦役,坐大牢,而是所有的男人都不去奉承。
每一个生命之所以为生命,是有其自信和自尊的,一旦宁肯牺牲自己的自信与自尊去奉承,那就有了企图。企图可以硬取,刺刀见红,企图也可以软赚,奉承为事。寓言里的狐狸奉承乌鸦的嗓音好,是想得到乌鸦叼着的一块肉,说"站惯了"的奴才贾桂,是想早日做主子。善奉承的眼光雪亮,他决不肯奉承比他位低的,势小的,科长只能奉承处长,处长只能奉承局长,一级撵一级,只要有官之阶,人就往高处走。委曲者求的是全,忍小事者为的是大谋。人的生活中是需要一些虚幻的精神的,有人疼痛,相信止痛针,给注射些蒸馏水,就说是止痛药,那疼痛也就不疼痛了,被奉承的为了荣誉、利益乐于让他人奉承,待发觉给鸡送来了饲养却拿走了鸡蛋时,被奉承者才明白了奉承。
(接上)
当然,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巧说不一定就是奉承。灶王爷之所以是人间普遍喜爱的神,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也正因为灶王爷是没私利的言好事,降吉祥,灶王爷永远未升官晋级。看多了世间的奉承者和接受奉承者,有许多激愤,想想,人本身有私欲,社会又注重权与势,哪里又能消灭奉承者和接受奉承者?奉承换句话说是献媚,献媚就是送上女之色,是妓的行为,那么,既然有了妓,妓使许多人变成了嫖客,嫖客得性病就让他自受去吧。
本文最后一句最有寓意,不禁让我联想到许多落马官员,当初,他们同样一展宏图,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更好的服务于民,但是,随着职位的不断高升,奉承者越来越多,以至于听不到奉承的话就很不高兴,然后,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了奉承者的队伍里,把部分官员搞得不知道自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职务来的多么不容易,行事做事的警戒线混淆了,没有坚守住为官的底线,以至于麻木了神经放松了警惕。那么,“妓使许多人变成了嫖客,嫖客得性病就让他自受去吧。”
7月25日读书笔记(第十天):读贾平凹的活法——《说打扮》
读书笔记:
读罢此文后,开始想到作家的眼睛,是那么的善于观察,不仅有锐利的眼光,也有柔软的眼神。在欣赏和寻找之间流连,把人的打扮讲的全方位,很具体。作家说:
打扮为美。打扮是以藏和露为技巧的,藏除了真的藏短外,藏重要的还是为了露。在脸上涂各种化妆物是要更表现脸,设计服装讲究线条也是更要展示身材。人的打扮是为了鲜活人的眼睛,它不取悦于别类,这如同我们在乎于鸡的肥瘦不是鸡的丑俊,不扮不是人,人还是打扮着好,尤其女人。打扮得越有个性,越有风格才是会打扮,有人以为穿高档的,穿时兴的就是美,虽有三分人才七分穿的话,但有人越打扮越美,有人越打扮越丑。见什么都能吃的,吃了什么都觉得香的,并不是美食家,事实是这样的人没有不平庸的,一样的规律,凡是社会上兴什么衣服就穿什么的人都不是美人。
每个人的打扮都有自己的风格,有趋于成熟的,有喜欢活泼的,有喜欢时尚的。我想给自己的打扮定位,我在工作时的打扮是成熟的,下班后喜欢休闲的时尚打扮,因为穿休闲即显年轻又有朝气还很漂亮,可这样的打扮却不适合工作场合,显得过于随意。打扮的时候也喜欢搭配,于是在早上会抽出时间来搭配衣着、包包和鞋子,我发现身边许多女人都很在意搭配的,但总体风格还各自不同。正如作家所说,“越有风格的人才是会打扮的”,她们从不张扬,风格长年如一,即不穿高端奢华的衣服,也不挎大牌的包包,只是用自己的气质抬高衣服及鞋子,所到之处,很有气场。我欣赏这样的打扮,或者说,我也接近这样的打扮。
7月26日读书笔记(第十一天):读贾平凹的活法——《说请客》
读书笔记:
“请吃和吃请,都是一个吃字,人活着当然不是为了吃,但吃是活着的一个过程,人乐趣于所有事情的过程。在西方,社会靠金钱和法律维系,中国讲究权势和人情,一切又都表现在吃。最初的请客是一种抚养或贡献,而现在的请客则沦落到一种公关,除了给神像,再也没有贡献。
一个多么会吃的民族,并且自诩吃出了一种灿烂的文化,可请吃的和吃请的哪里又会明白,人是离不得吃的,吃食的不同却要改变人的品种的。秃隼之所以形容恶丑、性情暴戾,秃隼的食物是腐肉,凤凰吃的是洁莲之果,清竹之实,凤凰才气质高贵,美丽绝伦。人对食品有好有恶,和尚没有不高古的,酒鬼没有不丧德的,湖南人吃辣多革命,山西人吃醋少铺张,请吃者什么都让你吃,吃请者有什么吃什么,凡是胃囊什么食物都能盛的,少悟性,乏技艺,只能平庸,只能什么也干不了,去干一般的官儿,只能肥头大耳。肥头大耳又容易是什么呢?鱼就是为了吃,吃下了钓钩,狐狸就是为了皮毛美丽的那点荣誉,死亡于猎人的枪口。
说请客,社会上相当多的聪明能干之人其实是善请客而已,而被请者又有哪一个是讨妇乞儿?为请客如何费尽心机,赴吃请又怎样丑态百出,这其中生动的例子,随便在任何地方稍加留意,就能看到和听到,令人捧腹一笑。”
现实生活中谁也离不开请客和吃请,有许多请客和吃请是无可奈何的,有时为别人办事后,别人要几次三番的邀请表示感谢,盛情难却只得前往,在酒店点了许多菜,喝了白酒喝啤酒,不喝觉得没有兴致,喝少了感觉感情不到位,请客的钱没少花,吃请的洒没少喝,肚子却没添饱,自己难受自己知道。如此这般,请客和吃请的都非常难受, 很俗气的表现。还有感情特殊的朋友都是请到家中,主人自己下厨做几样菜,当然一顿饭下来要准备大半天了,拿出家中好洒招待客人,感觉感觉更加深厚了。这是心甘情愿的请客,没有所求,就是单纯的请客。多数情况下,下班就愿意回家,回家吃饭的感觉最好了,想吃什么做什么,而且还能练就许多拿手好菜。
此文作家先列举了许多读书的坏处,如:
“好读书就得受穷。心用在书上,便不投机将广东的服装贩到本市来赚个大价,也不取巧在市东买下肉鸡针注了盐水卖到市西;车架后不会带单位几根铁条几块木板回来做做沙发,饭盒里也不捎工地上的水泥来家修个浴池。钱就是那几张没奖金的工资,还得抠着买涨了价的新书,那就只好穿不悦人目的衣衫,吸让别人发呛的劣烟,吃大路菜,骑没铃的车。但小屋里有四架五架书,色彩之斑斓远胜过所有电器,读书读得了一点新知,几日不吃肉满口中仍有余香。手上何必戴那么重的金银,金银是矿,手铐也是矿嘛!老婆的脸上何必让涂那么厚的脂粉,狐狸正是太爱惜它的皮毛,世间才有了打猎的职业!都说当今贼多,贼却不偷书,贼便是好贼。他若要来,钥匙在门框上放着,要喝水喝水,要看书看书,抽屉的作家证中是夹有两张国库券。但贼不拿,说不定能送一条字条:“你比我还穷?!”300年后这字条还真成了高价文物。其实,说穷也不是穷到要饭,出门还是要带10元钱的,大丈夫嘛,视钱如粪土,它就只能装在鞋壳里头。
好读书就别当官。心谋着书,上厕所都尿不净,裤裆老是湿的,哪里还有时间串上级领导的家去联络感情?也没有钱,拿什么去走通关关卡卡?即使当官,有没有整日开会的坐功?签发的文件上能像在新书上写读后感一样随便?或许知道在顶头上司面前要如谦谦后生,但懒散惯了,能在拜会时屁股只搭个沙发沿儿?也懂得猪没架子都不长,却怎么戏耍成性突然就严肃了脸面?谁个要整,要防谁整,能做到喜怒不露于色?何事得方,何事得圆,能控制感情用事?读书人不反对官,但读书人当不了好官,让猫拉车,车就会拉到床下。那么,住楼就住顶层吧,居高却能望远,看戏就坐后排吧,坐后排看不清戏却看得清看戏的人。不要指望有人来送东西,也不烦有人寻麻烦,出门没人见面笑,也免了有朝一日墙倒众人推。
接上。
好读书必然没个好身体。一是没钱买蜂王浆,用脑过度头发稀落,吃咸菜牙齿好肠胃虚寒;二是没权住大房间,和孩子争一张书桌,心绪浮躁易患肝炎;三是没时间,白日上班,晚上熬夜,免不了神经衰弱。但读书人上厕所时间长,那不是干肠,是在蹲坑读书;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咕囔,也不是脾性好,是读书入了迷两耳如塞。吃饭读书,筷子常会把烟灰缸的烟头送到口里,但不易得脚气病,因为读书时最习惯抠脚丫子。可怜都是蜘蛛般的体形,都是金鱼似的肿眼,没个倾国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身。读书人的病有治其病的药,药不在《本草》而直接是书,一是得本性酷好之书,二是得急需之书,三是得未见之书。但这药医生常不用,有了病就让住院,住院也好,总算有了囫囵时间读书了。所以,约伙打架,不必寻读书人,那鸡爪似的手没四两力;要欺负也不必对读书人,老虎吃鸡不是山中王。读书人性缓,要急急不了他,心又大,要气气不着,要让读书人死,其实很简单,给他些樟脑丸,因为他们是书虫。”
接上
读到这里,我们看到了当代读书人的境况,我的印象里,他们是瘦削的,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捧着书时,忘记了身在何处,完全的投入到书的海洋里。接下来,作家又精辟的写出了读书的好处:
“说了许多好读书的坏处,当然坏处还多,譬如好读书不是好丈夫,好读书没有好人缘,好读书性情古怪。但是,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说到这儿,有人在骂:瞧,这就是读书人的酸劲了,为什么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呢?真是阿Q精神喽!这骂得好,能骂出个阿Q,来,便证明你在读书了,不读书怎么会知道鲁迅先生曾写过个阿Q呢?!因此还是好读书者好。 “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虽然互联网时代读书时间少了,但我还坚持每天读一会书,有时去图书馆借书,有时到书店买书。读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读书也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正如有人说我,总是那么淡定,我想可能与我好读书有关吧。
7月28日读书笔记(第十三天):读贾平凹的活法——《美食家》
读过此文之后,想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美食家,既:懂得如何制作,对各种烹饪方法极尽了解,对各种菜系深入研究,最后还要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品天下美食,尝尽山海鲜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美食家。一个令人信服的大众美食家,还应把那些真实的个人感受与大家分享,并尽力将这些经验推广为集体体验。
其实贾平凹本人并不是美食家,因为他不烹饪,不研制,但他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我认为应该称之为美食评论家了。作家本人的饮食习惯是即简单又精细的,他不会去吃大鱼大肉,也不会吃生猛海鲜,更不会残酷的去吃醉虾、活烧鲤鱼、猴脑,他很单纯的享受着自己喜欢的食物。他的文中介绍一位美食家如何残酷地享受所谓的美食,怀疑他是否真的可称为美食家。
“有一位美食家给我说过他的一次美食,是他出差到一个地方,见店主将一头活驴拴于店堂中央,以木架固定,吃客进来,于驴身上任选一处自己嗜好的地方,店主便当下从驴身上割下烹制,其肉味鲜嫩无比,他去的时候,驴身上几乎只剩下一个驴头和骨架,驴却未死,他要的是驴的那条生殖器,吃了一顿“钱钱肉”的。这位美食家对我说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打架,老二竟打得老大鼻腔出血,他就大骂老二,是“狼吃的”、“狗嚼的”,骂得很狠。人的咒语之所以有“狼吃”、“狗嚼”,为的是让该骂的人死得残酷,可人被别的动物吃了是残酷,人吃别的动物却认为是美食,这太不公,所以,我从不与文文雅雅残酷的美食家为友,我害怕他看见长腿的就吃,吃了我家的凳子,甚至有朝一日他突然看中了我身上的某个部位。”
(接上)
作家说自己生之俱来实在不是个美食家,吃食不粗,错误却在于吃食未精,做人不高尚而还淡泊,模样丑陋而还良善。但是,在由草食转化为肉食的美食家越来越多的环境里,心性和行为逐渐不能适应,竭力想在不适之中求适终于不能适,想在无为中有所为毕竟归至于无为。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能体现出本来的善良,不做超越极限之事。
吃即重要又不重要,不重要时,是在周一到周五期间只忙于工作,至于吃什么并不重要,而在周末就不同了,三五好友或者家人相聚,总要吃些好吃的,即顺口的。我也一样,休息时研究一些美食,即满足于口感,也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有时出差在外,走到任何一个城市,都极想去吃当地的特色,品尝不同风味的美食。有人说,现在的美食家很多,能够凭空把人说馋了,这就是美食家,那么,我也算其中的一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