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流沙的读书笔记】读贾平凹的《活法》
响应小组的号召今天开始读书,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我选的书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集《活法》。给自己加油,一定要坚持21天的读书笔记。
1#. 7月16日,第一天读书笔记《关于女人》,4楼
2#. 7月17日,第二天读书笔记《说房子》,10楼
3#. 7月18日,第三天读书笔记《朋友》,14楼、15楼。
4#. 7月19日,第四天读书笔记《说家庭》,16楼
5#. 7月20日,第五天读书笔记《说舍得》,17楼。
6#. 7月21日,第六天读书笔记《名人》,18楼。
7#. 7月22日,第七天读书笔记《笑口常开》,19楼。
8#. 7月23日,第八天读书笔记《生活的一种》,20楼。
9#. 7月24日,第九天读书笔记《说奉承》,23、24楼。
10#. 7月25日,第十天读书笔记《说打扮》,26楼。
11#. 7月26日,第十一天读书笔记《说请客》,27楼。
12#. 7月27日,第十二天读书笔记《好读书》 ,34、35、36楼。
13#. 7月28日,第十三天读书笔记《美食家》,39、40楼。
14#. 7月29日,第十四天读书笔记《听来的故事》41.42.43楼。
15#. 7月30日,第十五天读书笔记《女人与陶瓶》48.49.50楼。
16# 7月31日,第十六天读书笔记《对月》51.52.53.54楼。
17# 8月1日,第十七天读书笔记《关于父子》55、56楼。
18# 8月2日,第十八天读书笔记《“文革”的故事》57楼。
19# 8月3日,第十九天读书笔记《四十岁说》58、59楼。
20# 8月4日,第二十天读书笔记《佛事》60.61.62.63.64.65.66.67楼。
21# 8月5日,第二十一天读书笔记《说孩子》68、69、70楼。

7月29日读书笔记(第十四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听来的故事》
今天阅读《听来的故事》,此文一共列举了三个故事,故事内容虽然不同,但结局基本相似,揭露了人性的自私和卑鄙,读后令人沉思。
第一个故事,是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世上有位英雄,他来到一个村庄问有没有需要他帮忙的事。村人说山上有只猛虎一直祸害着他们。英雄就去了山上,与猛虎搏斗了三天三夜,猛虎被除了。他剥下虎皮回到村中,问还有什么祸害,村人说:“海里有条龙,你去杀死它吧。”英雄又赶到海里,苦战了七天七夜,提着龙头回来了。村人设下酒宴款待他,英雄喝下那壶酒,又问还有什么祸害只管说吧,英雄就是为民除害的!村人说:“是还有一个祸害,如果消灭了就天下太平了。”英雄问:“是谁?”村人说:“是你。”英雄疑惑不解:“怎么是我?”村人说:“因为你是英雄啊!”英雄低头想了想,站起来要离开这个村庄,但刚一迈步,却一头栽在地上气绝身亡,他喝下的酒里早放了毒药。
(接上)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六十年前,一个人渡河时溺水,被另一个人救起,溺水者为了感激救命恩人,认了搭救人为干爹,一年后,这个被救过命的人路过山道,正遇一只狼追赶一个人,他奋力赶走了狼,那人又认他为干爹。此后五年,干儿子逢年过节都要去拜会干爹,日子过得平静友好。一九四四年和日本人作战,日本人进山围剿游击队的时候,抓住了这三个人带路,经过一片雷区,需要中国人先去踩雷开道,这三个人中必须有一个去死,日本人就指了那个溺水者说:“你的说话,让谁去?”他看看被他救过的人,又看看曾经救过他的人,最后说:“他去。”他指的是他的干爹。
第三个故事就简单了,是现在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单位有个叫来子的人,经常打扫厕所,年终就被评为先进分子。这个人从此就每日去打扫厕所,以至厕所稍不干净,大家就有了意见:来子,来子!来子呢?后来厕所的下水道堵塞,需要打开大粪池下去疏通,大家说这肯定是要来子下去疏通的,来子就下去了。结果下去没有上来,来子被沼气熏死在粪池里。
(接上)
故事一中的村民生活在无知与自私之中,他们认为英雄太强大了,他在存在令村民不自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这样嫉闲妒能的人,自己无才无德,却又嫉妒别人的作为。金子不敢闪光,被埋没在沙砾之中。
故事二,溺水者的选择更暴露出人性的贪生怕死和唯利是图,他把救他的人送到雷区,省去了今后对干爹的拜会和照顾,留下了他救下的人对自己的报答。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就是没有人性的人。
故事三中的故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许多人被别人的奉献付出形成了习惯,觉得心安理得,当付出的人因某些原因做得不好或者没有去做时,便遭到指责。大家忘记了,那些事情本不是人家的份内之事,人家做是出于愿意,不做也是情理之中。
15# 7月30日读书笔记(第十五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女人与陶瓶》
一.作家与陶的缘由:在我的书房,除了书,堆放的有大大小小百十多个古陶瓶罐。许多人问我为什么爱这类东西,我说或许瓶与平谐音吧,说不清什么原因。一日有甲骨文专家和我谈起我的姓名三字,说贾字上半部的"西"来源于陶瓶的象形,下半部的"贝"就是古时的货币,古人的钱是在家时压在炕席底下的,出门则装进陶瓶子顶于头上。原来我爱陶瓶的秉性是与生俱来的!环顾书房,可惜的只是没有很多的钱,瓶里罐里都是空着。
二. 作家去陶艺村烧制陶罐:2001年的秋天,我得知陕西的富平县有一个专烧制陶罐的陶艺村,自己以陶自喻,富平的县名又让我吉祥,便鼓动一些朋友去那里游玩。一位女熟人也嚷着她也爱陶,而且陶艺村三字中也有一个字与她的名相同,她应该去的,也就去了。在陶艺村我们每人都亲自制作了一件陶器,当然做得最好的是我。我做的就是一个瓶,烧好了我把它带了回来。
15# 7月30日读书笔记(第十五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女人与陶瓶》
三.作家的语画: 事后,我为去陶艺村的每个朋友都画像,画得最像本人的就属于这幅画。这幅画之所以没有题名“为**造像”而是“女人与陶瓶”,我想,女人与陶瓶是有许多意味的。女人如贾宝玉所说是水做的,那么陶瓶是泥做的;女人是美丽的,陶瓶是粗陋的。当女人在做陶瓶时,陶瓶给了女人的大气,女人给了陶瓶的高贵。 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那个女熟人在做陶瓶时的神情,她做得并不好,但却专注。她做陶瓶并不是为了装钱币,而是要把她的憧憬装进去,由于太想做好反而泥坯拉动时使瓶形变歪。大家都在笑她,我没有笑,当丑陋的瓶形渐渐在她的手中完成时,我觉得那丑陋的瓶子有了灵魂,他们在瞬间里对应和融合了。
四.取语画送花:女熟人来取这幅画了,她带给我了一束晚菊。我戏谑着说为什么不送一束玫瑰或勿忘我呢?她说:晚菊是半老徐娘啊!我将菊花就插进了我制作的那只陶瓶里,我也就说了:陶瓶不厌徐娘老,犹有容光照紫霞。
15# 7月30日读书笔记(第十五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女人与陶瓶》
看到此文标题的时候,我想起了女人与花瓶,许多描写女人是花瓶的句子,像摆设一样的摆在家中,好看不中用。后来,又有新的词汇描写女性,叫“新花瓶女人”,不了解的人认为是贬义的,实则是对于女人的赞美,指的是都市新女性,她们是独立的,智慧的,有修养的,善解人意而又温柔的,她们是新花瓶女人。越来越多的女性认为,女人不应只是追求时尚,追求物质享受,涂脂抹粉,娇柔造作等只为吸引男性目光而无视自我存在的女人,而是充满了个人魅力和社会魅力的独立干练的女性;不应只是个厨房中快乐的小女人,一个等候着丈夫归家的妻子和等候着孩子放学的母亲,而应该是思维敏捷,聪明智慧,发挥女性独有的个性魅力,在现代经济大潮中独当一面的现代女性。拥有外表,懂得生活,注重健康和良好的人际,这就是新时代的新花瓶女人。在她理财,大多姐妹们都是新花瓶女人。
而女人与陶瓶,是新花瓶女人的在修心养性中塑造着美,塑造着心情,修炼着气质,当把心中的想象塑造出来时,也获得了许多的快乐和成就,虽不及花瓶的华丽,却显现出一种质朴的本真。
16# 7月31日读书笔记(第十六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对月》
这是一篇美文,语言朴实,寓意深刻。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儒,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将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接上)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在说明这个世界,就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而悲了,再不为生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机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我,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接上)
读罢此文,很有感触。“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和“万事万物,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作者阐述了在成败、生死、苦乐面前端正了态度,要像月亮一样踏踏实实地走完自己的圆,为完成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自己的力量。“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用月亮的可贵品质,激励作家走好未来的路。表现了作者不为喜怒哀乐生死所惑的大彻大悟,情绪是积极的。天下之间有神明,明月在上,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做得磊落,做得光明,因为,天上的明月像镜子一样在看着我们。
曾经无数文人黑客赞美过明月,也像明月抒发感怀。于是,借此标题,本人也借题发挥一下:
(接上)
《对月遐想》
我久久地凝视着你——这轮明月。我拔开重重迷雾终于有幸见到了你的尊容,你用博大的胸怀容纳着我过往的沧桑,你用发自心底的怜爱抚平了我昔日的伤痕。你,犹如一道蓝色的极光,射入我灰色的梦中,伴在那抒情的夜里。在行云流水的天簌声中,我独品你绽放的幽华,悠远而沉静,在明眸微笑。月射清辉,蓝色极光,洒向万物, 也映照着我的心房。从此 , 夜不寂寞,心不寂寞。从此,风在欢唱,云在漫舞。不知应如何感谢这轮荡然的明月,你投在我身上的光环,犹如穿越寒冬后送给我的温暖,犹如盛夏酷暑时带给我的清凉。你带我走出风雨,送给我的是灿烂的心情,我看见了自己骨髓中也奔涌着暖流、灵魂里也饱含着温热、脸庞上也洋溢着甜美。
这时我才明白,你是解开心锁的钥匙,你是带来欢乐的使者,你是一个引航的灯标。此后,游荡不羁的思绪收起了翅膀,孑然独行的背影卸下了沉重。遥望浩月,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好想走近你,用我软软的素手去抚摸你皎洁的脸庞,用喃喃的细语送去我的感激与期待,那是流淌在心底的声音,那是灵魂深处的祝愿。撕一缕夜色,锁定我一句承诺,愿我的柔情远远地滋润你永恒的皎洁!
17# 8月1日读书笔记(第十七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关于父子》
这篇文章是我最爱读的,因我小孩是男孩,他们父子关系很有意思,父亲喜欢儿子很含蓄,儿子即怕爸爸又想爸爸,很矛盾。
男人的角色: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男人喜欢自己的复制品:一个儿子酷象他的父亲,做父亲的就要得意了。世上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己的复制品,时时对着欣赏,如镜中的花水中的月,这无疑比仅仅是个儿子自豪得多。
中国的传统里:有“严父慈母”之说,在整个的少年,儿子很多都不愿同父亲呆在一起,他们往往是相对无言。我们总是发现父亲对儿子的评价不准,不是说儿子“呆”,就是说他“痴相”,以至儿子成就了事业或成了名人,他还是惊疑不信。
儿子与父亲的矛盾:是从儿子一出世就有了,他首先使父亲的妻子的爱心转移,再就是向你讨吃讨喝以至意见相悖惹你生气,最后又亲手将父亲埋葬。
女人的伟大:就在于从中调和父与子的矛盾了。世界上如果只有大男人和小男人,其实就是凶残的野兽,上帝将女人分为老女人和小女人派下来就是要掌管这些男人的。
(接上)
父子:一代一代的人是上帝在一次次重新排列了推倒世界上来的,如果认为那怎么现在比过去人多,也一定是仅仅将原有的人分劈开来,各占性格的一个侧面一个特点罢了,那么你曾经是我的父亲,我的儿子何尝又不会是你,父亲和儿子原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明白了这一点多好呀,现时为人父的你还能再专制你的儿子吗?现时为人儿的你还能再怨恨现时你的父亲吗?还是这一世人民主、和平、仁爱地活着为好!
读后很有同感,也更加深刻理解了父亲与儿子的感情:儿子小时父亲是他的呵护神,儿子大时父亲是他的智囊和参谋;儿子小时是父亲的开心果,儿子大时是父亲的顶梁柱。父亲因为有了儿子,儿子因为有了父亲可使两人曲折的人生路程变得平坦,平坦的路程变得更加顺畅,父亲因此有了加力器,儿子有了航标灯。都说儿子是父亲的未来希望,其实也是父亲生命的延续。父亲因为有了儿子,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没有了后顾之忧,儿子因为有了自己的父亲,对未来生活更加自信,高高扬起生活的风帆。
18# 8月2日读书笔记(第十八天):读贾平凹的活法——《“文革”的故事》
作家说,父亲去世已经十二年了,时常在梦中见到他,但醒起来让我数天难以安宁的是梦中父亲总是愁苦的脸。父亲原本是乐观的人,是文化大革命的运动,将父亲的命运和性格完全改变了,他受到了残酷的迫害,也曾企图自杀过,虽然他为了妻儿活了下来,后来又得到了平反,但从此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喝劣质酒,常常就醉了。父亲最后是患上癌症去世的,他的病与心情关系极大,当我从数百里外奔丧回去,看见了已经停在灵床上的他那愁苦的脸的模样,我的泪如雨一样落在地上,以至于地上湿了一片。我向妹妹询问父亲临终前的情景,妹妹说她先是看见父亲突然脸上无声的笑了一下,还以为父亲要说什么,近去看时人已经没气息了。
作家自从父亲去世后,总是梦见他父亲那张愁苦的脸,其实,他渴望着梦见父亲开心的样子。本文“文革”的故事,实则写在文革中作家父亲的故事,父亲的去世,以及去世后的怀念。实在感人至深,让我浮想联翩,突然想起了电影《归来》,也是一个文革的故事,一个美好的家庭支离破碎,后来当丈夫归来后,妻子已经不认识他了,却每天都坚持去车站接她的丈夫,丈夫曾努力的唤醒她的记忆,再次的从车站里走到妻子的面前,可是,妻子还是不认识他,于是,丈夫陪着妻子去接站,一直接到风烛残年,还是站在车站的出站口盼望。电影看着揪心的疼痛,也怪导演为何不安排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现实中哪有那般的圆满。文革中那些被迫害至死的人,哪个不是愁苦的脸呢,惟有祈祷,祈望他们在天堂充满欢乐。
19# 8月3日读书笔记(第十九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四十岁说》
一、作家实在是一种手艺人,文章写得好,就是活儿做得漂亮,窗外的空地上有织网套的,斜斜地背了木弓,一手拿木槌掸敲弓弦,在嗡嗡铮儿的音律里身子蛮有节奏地晃动,劳动既愉悦了别人,也愉悦了自己,事情就这么简单。如果说,作家职业是最易心灵自在,相反的,也最易导致做作——好作家和劣作家就这么分野了——目下的现实里,甚多的人热衷于讲“世界”,讲到很玄乎的程度,如同四个字的“深入生活”,原本简单普通的话,没生命拿什么去写呀,但偏偏说得最后谁也不知道深入生活为何物了。还是不要竭力去塑造自己的庄严形象,将一张脸面弄得很深沉,很沉重;人生若认做荒原上的一群羊,哲学家是上帝派下来的牧人,作家充其量是牧犬。
二、文坛是热闹场,尤其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期,贾母在大观园里说过孙女们一个与一个都漂亮得分不清,在化妆品普遍被妇女青睐的今日,我们常常在街头惊叹美女如云。文学上的天才和小丑几乎无法分清,各种各样的创作和理论曾经撵得我们精疲力竭。忽然一想,许多的创作和理论,不是为着自己出头露面的欲望吗?它其实并没有自己大的志向,完整的体系,目的是各人在发表自己的文章而已。
三、“越是民族越是世界”的言论,关键在这个“民族的”是不是通往人类最后相通的境界去。令人困惑的是理论界和创作界总有极端的思潮涌起,若不是以中国传统(实际上很大程度并不是中国传统)的一套为标准,就是以西方的做规则,合者便好,不合者便孬,制造了许多过眼烟云的作品,又是混乱了许多的创作不知所措。或许也偏颇了,我倒认为对于西方文学的技巧,不必自卑地去仿制,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的技巧也各有千秋。通往人类贯通的一种思考一种意识的境界,法门万千,我们在我们某一个法门口,世界于我们是平和而博大,万事万物皆那么和谐又充溢着生命活力,我们就会灭绝所谓的绝对,等待思考的只是参照,只是尽力完满生命的需要。生命完满得愈好,通往大境界的法门之程愈短,如果是天才,有夙愿,必会修成正果,这就是大作家的产生。
接上。
四、张爱玲说过一句漂亮的话:人生是件华美的睡袍,里面长满虱子。人常常是尴尬的生存。我越来越在作品里使人物处于绝境,他们不免有些变态了,我认做不是一种灰色与消极,是对生存尴尬的反动、突破和超脱。走出激愤,多给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来,幽默由此而生。爱情的故事里,写男人的自卑,对女人的神驭,乃至感应世界的繁杂的意象,这合于我的心境。现在的文学,热衷于写西方气质的男子汉,赏观中国的戏曲,为什么有一个小生呢,小生的装扮、言语,又为什么是那样,这一切是怎样形成的呢?古老的中国的味道如何写出,中国人的感受怎样表达出来?恐怕不仅是看做纯粹的形式的既定,诚然也是中国思维下的形式,就是马尔克斯和那个川端先生,他们成功,直指大境界,追逐全世界的先进的趋向而浪花飞扬,河床却坚实地建凿在本民族的土地上。
感悟:本文是四十岁时的感悟,作为一位作家,他把自己称之为手艺人,他写出了四十岁的烦恼和无奈。四十岁,人生到了不惑之年,这时,孩子尚幼,父母身体还好,退却了青涩,远离了鲁莽和冲动,是成熟的季节,身强力壮,果实累累,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成就事业的时候。所以,我的四十岁过的充实,过得有意义。四十岁时,应该多一些从容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忍让少一些计较,多一些自强少一些哀怨。拾得起,放得下,才是做人之道。应活得真实。人活在当今时代并不难,难的是真实地活着,活出自己独特的个性风采。更要懂得珍惜,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知道感恩,感谢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的陪伴。
20# 8月4日读书笔记(第二十天):读贾平凹的活法——《佛事》
《佛事》是一篇缅怀三毛的文章。
一、 陌生人带来了三毛的遗物:先生从一个大塑料包里往外掏,掏出一顶太阳帽来,说这是三毛生前一直戴着的;掏出一条发带,红色的,极有弹性,再是掏出一件水手裙了。先生的声调沉下来,介绍这种裙子在台湾一般有些年纪的妇女是不大敢穿的,四十多岁的人了,敢穿的恐怕只有三毛了。三毛性情坦真,最不愿约束。报上发表的一张照片,是她在成都的街头,赤了脚坐在一家木板门面前,样子顽皮如小狗,三毛穿了这件水手裙走着,走着的是个性,走着潇洒。先生还在掏着,是一件棉织衫,一条棉织裤,全是白色的,上边似乎还残留着几点什么斑痕。“我没有带她的袜子。”先生说,三毛是以长筒丝袜悬颈的,袜子对于我们都太刺激了。最后掏出来的是一包三毛十多年来一直喜欢用的西班牙产的餐纸,一瓶在沙漠上护扶的香水,一包美国香烟,淡味型的,硬纸盒里仅剩五支了,明显地已经霉了。
二、接到三毛的来信:从头到脚的穿戴,吃的用的小品,完整的一个三毛,出现在面前了。我久久地目视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能说什么呢,物在人去,生命已不可复得。她的归宿是她选择的。她的选择应该是对的,潇洒而美丽,虽然对于读者是一种遗憾和痛惜。三毛将最后的一封信,于亡日后第十二天寄给了我,信上写着五月份她是要来西安的。那时候,看过信的人都感到遗憾,三毛果然不失言,她真的在五月的最后的日子来到了!我虽然见到的不是她的真人,但以她的性格,和我的性格,这种心灵的交流,是最好的会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