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直接下载
综合理财 攒钱圆梦 基金可以这么玩 玩转信用卡 我的保险我做主 股票涨涨涨 玩转可转债 房子·家居 买买买俱乐部 21天变财女 上班那些事儿 扮美研究室 辣妈班 旅行·美食 情感·生活 理财精选 财女读书会 开源大作战
刚完成健康管理21天,就不小心松懈了,本想昨日就开贴,可到最后种种原因而没有完成。大概我散漫惯了,要养成按时制定计划,全力完成是最大的缺点,在这一月里,克服我的拖延症是我最大的任务及目标。并要向小组里其它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的姐妹们学习,如何才能不能荒度这说长实短的人生,并这此记录下每日的心得与自省,不能在放任自流,浑浑噩噩过日子了,既然想要有一个不同的人生,就要做一个全新的自我。
2014年11月28日 本说今天上来不能再分神,做好读书分享后看会其它的财女们的贴,可上会QQ再看到她理财的攒钱助手活动就引导走了我的思维,等会过神,已是过了大半个小时,真是拿自己没法啊。也不闲话多说了,还是继续分享一下昨日未介绍完的内容,主要是觉得有不少干货,很是能带给我不少新的启迪。
说到这,我先插一句,实在是有些过于粗心了,由于她理财改版,没找到发贴的地方,因为一直在这里回复,结果另发新贴时发成了理财日志,今天突然想起怎么没看到我的11月读书笔记找了找才发现了这个情况,真是个乌龙事件啦,但这两者到底有啥不同,也没怎么搞懂,有空再研究研究。
言归正传,接昨日:观点6:每天阅读大量信息,但是没怎么受益,还养成了信息强迫症,如何克服?(PS:对我来说倒不是信息过剩过题,而是过于自我中心过度,不关心自己不感兴趣的方面,并不知如何挑选好的信息来源平台)问自己三个问题a.不同信息渠道的价值有多少,能带来多少收益,不光是钱,还包括机会、能力、价值。b.统计每天在不同渠道上花费时间,一周?一月?收益上是否值得投入。c.是否考虑每天吸收的东西一年后对你有多大影响?是否值得花费精力,不读怎样?一年后,你能输出什么?有多大实用价值,能量化到什么程度。并经常考虑如何用最少精力获取最有用的资讯。如多寻找牛人、专家和口味相近的人,能起到很好的信息过虑作用。关注他们就能获得大部分优质信息。 强迫自己进行每周总结,把有用的内容分类整理,尽量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学到的东西分享在Blog或微博上,努力把这几件事变成习惯,用习惯来形成自律。
建议关注方面,结合自己的长短期目标,生活中实践:书籍(阅读、笔记和思维导图)、专业期刊、杂志(大致看一下目录,快速翻阅,有用的拍照)、行业培训、跟专家直接沟通、没事多跟别人聊天、多认识一些有趣的人。
网络:豆瓣(书评、专家、小组、小站),知乎(发现、每日精选、关注牛人、每周邮件)、挑选的少数Blog、少数几个网站。微博:挑选一些能定期输出干货的人关注。其它:TED、公开课、有声书、电子书。作者感言,控制自己上网时间,少刷豆瓣和微博,准备海量的视频、有声书、电子书,包中一定会带一个阅读器和mp3和笔记本,除了发呆时间,确保有效利用零散时间,能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
观点7:阅读,在到一定阶段时,会转移大脑自身的自身的创造性追求。任何人阅读太多但是实际应用太少就会沦落成懒于思考的状态。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作者一个中心观点,就是要主动阅读。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都要带着问题,都要有自己的判断与思考。阅读过程越主动、越多思考,就能收获越多。建议多读些有事实性材料的、包括很多细节和描写的书,而少读理论性、论述性的书。前者包括小者、传记、日记、书信集、笔记甚至手稿、档案等,读这些书可以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和真切的一面,然后用你的独立思考去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你自己的思想。而后一种书,如果读太多的话,会让你的大脑被各种千奇百怪又互相矛盾的理论所填满。以至说的都是别人的观点,却不知自己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建议阅读《设计中的设计》中的设计思考案例,《赖声川的创意学》中的[去标签]方法和《黑天鹅》中的[柏拉图化]观点。
后面就是一些趣谈杂论,也就不在此多说了,明天再来分享另一本书,就到这吧。
2014年11月29日 不得不感叹我计划的脆弱性,总是轻易就能被打乱,本想准时下班,可还是要到吃晚饭时才回家,真是要命啊。深感这些天学习时间的缺少,决定从12月开始每天必须专注2小时,并发展为3小时更好。并除了技术类书籍学习外,同时看最少1个小时的自我提升类方面的书籍。
由于公司开会占用了较多时间,加上个人打理,这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只是趁空闲时间,看了看《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就像小小丸子推荐这本书时说的,书中的主题就是“管理时间”其实就是“管理自己”。但开篇对我思想带来最大震动和改变的是“为什么学习?“。像大多数人一样,拒绝学习的理由是”不知道学它究竟有什么用、有没有用。“想到前段时间及现在该不该下决心去花本钱、精力去学习东西的想法真是幼稚的可以。也许是潜意识里总觉得读书学习这件事儿应该具有马上可见的回报性,因为从小给我们的思想就是觉得读书学习是为了换取东西,如老师的夸奖、父母的认可,以后工作的敲门砖……,个人乐趣倒是其次,功利性甚强。或到了需要解决事情时才临时去学点针对性很强的东西。其实学习真的不应该问值不值,该不该,装进脑子里的东西才是无可替代的财富,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书中说到,其实以上的价值判断选择究其根本是心智的力量。书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心智力量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境遇,做出不同的解释,得到不同的结论,最后产生截然相反的选择。“个人的提升重点是心智的提升,而不是其它什么方式和方法。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看的内容不多,想来后面还有不少好的东西,今天就先写到这吧,等再看时再来分享一下好的经验,以作交流。
2014年12月1日 今天忙忙碌碌还没怎么做出成果,本想趁着model有问题就刚好升级成光纤,可到了却发现要原宽带登记人的姓名,当时不是我的名字,由于距离远,也只能明天再说了。不过今天值得高兴的是买的行动日志到了,回家仔细研究了半天,感觉主要是以工作为重点安排,但一则我的工作没那么重要及繁忙,另外现在我的主要重点放在了自我提升、完善方面,稍有些不太合心意。但想到主要是培养自己记录和安排的习惯,也就不再纠结那么多了,按自己的需要来用吧。
由于想要升级电脑配置,在网上挑选比较配件花费了太多时间,又不太清楚配置哪种更好,更是东问西找,把该做的正事都忘了。以后真的是要改掉自己为了一点价格差而消耗掉更宝贵的时间的缺点,把眼光放高一点,不要总是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却忽视了大方向才是重点。
言归正传,还是写点昨日因故未写的读书心得吧。由于全文较长,也只能看到哪说到哪。今天看的主要是心智对于一些我们时常遇到的工作和生活的判断的影响,如上司真的愚蠢吗?你真的那么优秀吗?兴趣真的那么重要吗?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吗?……虽说有些观点我还是不能太过认同,但有些见解真的是认知不同真是有完全不同的行动,对事物有完全不同的见解,这将会影响我们最终得到的结果。其中对于兴趣真的有那么重要,让我不由得更加慎重对待关于人生中相当重要的选择,我认为如果不是以嫌钱为目的,甘愿去为之付出那就是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往。并且在关于学习方法真的是那么重要吗,吸引我的倒不是他的一些理论分析,而是其中介绍到的钟道隆先生的逆向英语学习法,让我很是感兴趣。其实很早就听过这位大师的故事,可当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资讯查找手段,也只是当个故事听过也就算了,现在很有点想法去找来看看这方面的介绍。但我不得不检讨自己对于方法手段有些过于痴迷了,也许总是真欢玩些小聪明,对于这方面情有独钟,今后还是要克制一些的好,至少要完整实践过一种才进行下一种,而不是今天这个,明天那种,结果却一无所获。
今天学到的关键是发现人与人间的心智力量的差异实在是太过困难,因它太过隐秘,并且这种差异要么干脆被忽视,要么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被拒绝承认。一旦我们的心智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会因为错误的理解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因些浪费的时间往往不仅无法估量,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和浪费甚至可能根本无从知晓。
现在起,要对心智的修行和训练作重视,这才是个人修练的核心所在。
2014年12月3日 今天由于电脑网络总是出故障,上网上得很是心烦,本想出门跟同事运动一下,可天公不作美,只能作罢,但好不容易能放松一天,也就把时间拿来养精蓄锐了,也就是睡觉了,实在是有点放纵啊,看到小丸子发起的2015年计划,让我想了很多,但就怕是想得多,做得少,不管怎样,明天还是先拿出一个具体方案,至少每月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哪怕能做一样事也比我现在这样想多头并进,却总是半途而废的好。
还是将今天看的一点读书心得写一下吧,虽说有点少。今天学到的观点是:“我们真的能够控制自己的大脑吗?而不是被自己的大脑所控制。”以及“如何认知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自己。”真的就你绕口令一样,很容易就被混淆和迷糊,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自我要有良好的自省机制,以理智去控制行动,而不是被自己的潜意识或欲望所引导。
对于如何解决对我来说最痛苦的事儿的借鉴:“道理都明白,但就是不行,永远在一模一样的地方跌倒。”记录如下:1.拿出纸笔记录下你的尴尬和错误,并定期回顾,固定在一个本上。
2.尽量弱化你面临它们时的痛苦,因为大脑的保护机制会很容易遗忘痛苦,平静去对待面对。
3.学会用心智的力量把痛苦的事转化为或快乐、或满足、或幸福的事。
4.锻炼和掌握“提高满足感的”能力,审视自己哪方面天性对于即时满足要求最强烈,并挑出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写在明显处,不停提醒自己控制它。
今天就到这吧,没太多内容分享,只能有空再加油喽。但今天却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也不想再纠结网络课程到底是不是骗钱的了,还是决定明天报名参加了一个网络课程,几千银子真的是大出血啊,不过既然下定了决心要改变,这也算是走出第一步吧,至少知识是最值得花钱的。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有些夸张,但这也逼自己不得不努力才对得起交的钱啊,至少对于我这个铁公鸡而言,真的是最大的动力呀,不再找借口而退缩了。
2014年12月4日 今天由于早起到公司做清洁,耽误了相当长时间,回到家也有点想休息一下,就将计划推后,结果总是一被延后的计划总是就没了下文,要吸取教训啊。因为中午为网络课程交学费本以为很快,结果花了意外多的时间,也就被打断了学习计划,真是不能抱侥幸心理啊。
还是来说说抽空看的点《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吧,现在看书的节奏有点拖踏了,每天为自己作的规定也没能严格执行,要吸取教训作整改。还是拉回话题,今天看了两小节,其一是如何精准感知时间。我们倒底是把时间当成敌人,只想掌控它,支配它;还是把时间当做朋友,与它“合拍”。在这里我又看到了作者推荐《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由于对柳歇比夫记事法有所了解,也就没想过详细的去读一下这本书,但由于在有关时间管理的书里面,这本书总是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也不由有了些兴趣,也许我也应该去找来看看。也更坚定了我更加要记录时间开支的决心,并要详尽。书中写道它的好处是:“遇到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也让我想达到如柳歇比夫的境界,能清楚的感知时间,通过长期刻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不知道能不能达到,真是值得期待啊。
也希望能解决我不能按时完成计划任务的焦虑感和拖延症。
其二,是如何用好最好的工具——纸笔。当我看到作者记录时间的情况时,我不由得笑了,想到我的情形,不由深感吾道不孤也。他将“懒惰”视为“七宗罪”中的最大原罪。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人一生中最大的经验是“半途而废”,如何与懒惰作斗争,在书中作者介绍了些他的经验,对我也有相当大的帮助和借鉴。除了下载一些提醒重要事项的软件外,就是将最近决定需要养成的习惯贴在身边任何容易看见的地方,并把一些重要的事项写在一些空白卡片上,随身携带,如:”别忘了记录时间开销。“”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才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外也可以避免轻易地谅自己。当看到未记录时心生愧疚之感时,这种感觉才是你去做一些”正经事儿“的最实在的动力。如果不记录下来,就会很容易原谅自己,继续放纵,更可能没有体会任何理由自责——因为你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
并为自己建立一个”Reset"按钮本,说明如下:其中每一页通常只有一个句子,诸如:快乐是一种本事;生气是浪费时间的,……有此页面,在那个句子下面记录着一些日期以及一些注释——就是,用那个句子“Reset"时我的大脑的时间和原因以及结果。当大脑死机之时(当我们暂时或很久遗忘了这些重要道理时,如已经很长时间忘记了快乐、总是容易生气等)。
从现在开始我的忠实记录时间之路。
2014年12月5日 这里看来要成为我的反省平台啦。今天东一耽搁西一意外,几乎没有做成太多的事,不过今天耗时最大的一部分还算是比较有意义的,至少比我看小说要来得好。由于才开始接触网络教育这部分,很多东西都不太会弄,尤其又不是爱好实验新东西的人,很是花费了一些无谓的时间和功夫。并且预计时间和实际时间有较大的出入也有占相当大的原因。想来万事开头难,如果走上正规的话,想来应该能节省一些时间用来做点其它事情。
有时候真是不能贪一些小利啊,因攒钱助手活动不支持工行卡,本想省点转账费,就准备用财付通转账到建行卡,可没想到现在连财付通也开始雁过拔毛了,之前还不收的,一气之下就提现,结果因是5号零点后提现,结果要6日才到账,如果是节假日还要顺延,明天到不到卡上还说不定呢,这才真的是叫我偷鸡不成失把米啊,恨哪。本想取其它宝宝里的钱,可又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形,不过今天未攒钱成功,周末两天也没戏,也就只能耐心等待了,周一再操作了。
现在我强烈感受到记录的重要性,有必要随身带个笔记本记录一些灵感和思录的整理,仅仅只是一些事项安排感觉还是不太够的。由于学习计划安排有变,可能以后的重点有所更改,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以后的行事安排了,由于工作原因,调整真是绞尽脑汁啊。现在真是时不时的后悔,为什么早些时候没有现在这样的觉悟啊,想到逝去的时间,跟其他优秀的人相比,跟现在高学历的年轻人相比,真是压力山大啊。不过平生也无大志,只要无悔我心,也就够了。
2014年12月6日 今天想学习一些PPT基础知识和如何在excel表中数据转换成表格,但由于底子不好,搜索时花费了大量时间,却没有找到想要的视频资料,杂乱的看了一些内容,网上就这点不好,资料海量,但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能不能又快又好,完全只能靠人品的说。好了,也不在闲谈其它了,还是在这里分享一下今天继续看的书的内容吧,也算为自己加强一下学习效果。
现在也没办法同时做到又能看得快又能作好笔记的效果,还是慢慢来吧。今天就写两方面学到的观点知识吧。一、时间记录成习惯后,(PS:目前还是我的难点和重点,没法说啊。)接下来要养成第二个良好习惯:每天制作你的时间预算。这想来也将成为我的难点,因为工作时间的不固定性(PS:临活性很大,虽说每天6个半小时,从来都 差不多在8小时左右,且要配合工作随时调班,实在是很难按计划执行,以后再想想实践改进吧。)但还是把一些能用到的一些小技巧先写下来吧,以备后用。
时间清单:1.列表罗列;2.为任务标上权重值(如一般、重要、不重要就好了。)书中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就是要必须学会分辨到底是“真的重要”还是“显得很重要”,能及“真的不重要”和“显得不重要”,必须再三审视,而不至于轻率地作出选择。并且不要害怕去做修改主,你在修改,就说明你在进步。我不得不承认我以前许多计划未持续进行下去很大的原因就是害怕计划的变动,如果计划稍有变动或不能如预期完成就会挑动我那脆弱的自尊心,无法接受而潜意识不再想继续下去。这也是我有待改进之处。并要做好第二套方案,而不是只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计划 里,以免显得太过不成功便成仁之势,更容易带来挫败感。如何判断重要的标准:任务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是否确实有益,而不是有趣,来判断每个任务的真实属性。
2.提高时间使用率的最直接方法:同时做两件事。决窍在于:a.其中一件事最好是机械的,少点技术含量;b.另一件事儿不是特别需要大量脑力支持的;c.两件事儿者应该是确实有效用因而值得时间投资的。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使用列表来分析、总结,而制作列表,运用列表也确实将是我今后要加强练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但也要注意:大多数情况没必要制作列表;最好的工具是纸笔;列表 没必要工整,可用最简便的方式记录,如缩写、箭头、线条等,除非不得已,整理、誊写或将之分类,都是浪费时间的事。(PS:对于有点“强迫症”的我尤其适用);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牢记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为临时增加的觉得自己有才的想法记录在上,以免打乱正在执行的任务项目;为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PS:这点理解还是有点模糊,再三看都觉得无法心领神会,只能在以后慢慢揣摩实践了。);列表一旦开始执行,一定要执行到底,不要常改变方向。
好了,今天就到这,总算到现在才有点在做正事的感觉啊,不再是像以往混日子的状态了。
2014年12月7日 这两天由于要为网络课的作业查找大量资料,感觉实在是时间不够,而且用脑过度,必须要用睡眠来补精力。没有太多时间与这里的财蜜们互动,不过每天还是抽了点空来看会书,也算转换一下思路吧。今天读到“该不该做计划,如何做计划。”对于做计划的书想来也很多了,但这里却主要讲的是制作计划时的个人状态,这章中最给我信心的就是这段话:“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的并且是必要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制作长期计划的,这是一种能力,几乎也是最重要能力之一,这需要挣扎,需要努力,需要一点一滴开始。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制定过分长期的计划,哪怕一个星期的计划,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真是让我心有戚戚焉,想到以前无数次流产的计划,说多了都是泪啊。我应该学学作者,平静地接受自己平凡甚至庸的天分,从短时间的计划开始,并逐步延长至长期,即使是一年也是相当不错的了。因为理想固然应该是有的,可往往太过遥远而总是看不清,就容易心生放弃,把现在短期清晰目标做好,保持乐观就好,并且只要相信这是努力就会获得的技能。
另外对于一些简单的目标,如健身、背单词等完全不需要什么计划,只需要“执行”这个动作就好,因为很多时候,只要你开始行动,哪怕事先并无计划,也往往会有收获,但反过来则无任何意义。
这里带给我最好的启示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因为在最初甚至连基本的认知都没有的时候,制定出来的计划十之八九不过是空谈。”(PS:深表赞同啊)
今天在这最后共同分享书中这段话给想要改变自己的朋友:“不要想太多,找一个你觉得会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行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关键在于每次挫折之后能否吸收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了。”
2014年12月9日 现在由于有了大量的学习目标,感觉真是时间不够用啊,不过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跟之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对于PPT还是初级入门状态,摸索试着制作花费了相当长时间不说,还没达到想要的效果,转而想到用用思维导图软件,下载试用了好些才找到一个比较稍微有点顺心的类型,其它要么捆绑软件太多,要么英文版本,实在是伤不起。有些事也急不来,只能每天学点,试着掌握到精通吧。
还是来写写今天看的书的内容吧: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思考、但“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如对经验的总结及摆脱经验可能带来的局限性。书中提出的观点新鲜在于“知识的传递和信息的传播不仅需要站在对方理解的立场考虑问题,更要知道如何在双方立场都无法考虑到的问题。”这里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克林顿夫人希拉里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所说的:”所谓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所谓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的但是没想到过要去的地方。“对于书中作者提出的建议也可纳入以后的书单,认真至少分别阅读三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书籍。
另外就是关于自学能力,必须掌握基础技能阅读理解能力,关键这事儿不光是能读就行,而是要有正确甄别能力,及输出存储能力。并且对我来说优秀的检索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能力,说到在网上搜索所需的东西并能得到有用的内容的相关体验真是有切肤之痛啊。再有就是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指的是写出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理性文章的能力)。最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才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PS:这里说的一句话”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才开始“让我相当认同,不得不说现在能让我有底气的技能都来源于工作中的需要。也指引了一条学英语的可行性方案,不知多少次下定决心学英语,可总是没有下文,其归根结底是太过懒惰,总想着先学会单词,也就差不多了,却没想过如果不用,怎么有动力继续下去呢?如果有可能,对我的自我最高挑战,自学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一举两得,不过暂时来说也是远景吧。)
今天就先吸收这些吧,明天再来继续。
2014年12月10日 今天大概有些感冒,头痛得紧,本想报个到就完,但才想到要刚承诺每日要写读书笔记,可不想这么快就打自己的脸,好好歹歹还是写点吧。由于今天无意中浪费的时间较多,也只能看到哪算哪了。
继续上次看到的后面部分,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对个人来说就是如何对抗“自我的选择性输入”,人总是喜欢自己喜欢的,逃避痛苦是天性,这对一个挣扎着发展自己心智的人来说,有必要把它当做自己一个可怕的敌人来看待。——纸笔,就是武器,锻炼“反刍”的能力。书中推荐方法:有空时,或干脆找出一段时间,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或者支持的,或者反对的,或者无所谓的论点观点记录下来。无法理解的,写下自己当时的疑惑究竟在什么地方?支持的,记录下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实例;反对的,也一样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实例;甚至那些无所谓的,也可以写下为什么自己觉得这完全是无所谓的。这样的记录有会使任何一个有着这样良好习惯的人获是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的能力,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的受害者。
再就是要正确理解时间和进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够努力就能一直持续进步。也许潜意识里一直都有一个误区,认为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获,当觉得进展“过分”缓慢“就容易产生动摇,其实有可能这只是积累期,过了平台期就有可能突破,但放弃了,也就没有如果了。
后面就是一些对于老师和学生认知方面自我的见解,很是生动有趣和坦白,不像一些书里套上高大上的光环让人去膜拜,如果是学生来读此书里的话想来会有收获。并且如何正确的对待考试,曾经从学校毕业过后,就从没想过还要再去忍受考试的折磨了,所以自考的事总是放了又放,不了了之,没想到到了现在,居然老身聊发少年狂,又有了这方面的想法,世事无常啊。这部分有空再好好熟悉,应该能有点对我以后有用的东西。
好了,时间也不早了,明天有时间再来这里转转看看好贴子,结交新朋友吧。
2014年12月11日 今天读到《把时间当做朋友》里关于做笔记的部分,让我印像深该的一个事例就是作者的父亲,既使是那样记出众的人,却也会做笔记,并且笔记不是做了就算,而是翻得都破了,不仅是普通的记录,各种典故下,竟然都标了日期——在随意谈话中用过这个典故的日期。除了日期之外,还有很多貌似潦草却信息充分的备注,比如这则典故、句子、趣闻、轨事、笑话都可以说明什么什么问题,用在什么地方……“学东西就要好好学,不能只学样不学本。”——这句话对我同样意味深长。
并推荐了拖马斯尼尔森出版社CEO-迈克尔.海特的笔记方法以作参考,我也打算亦可作为借签。对于重要的会议或课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备上一支录音笔,就最好不过了,以防不能完整或无法记录时备用。并附上我根据内容理解的笔记样式:
好,今天由于在网上选书耽误了许多时间,后面内容就明天再说吧,休息啦。
人生终究是和自己相处,探索自我并喜爱自己
一起来重新学英语吧~学习如存钱,每天学一点,年末...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2014年11月28日 本说今天上来不能再分神,做好读书分享后看会其它的财女们的贴,可上会QQ再看到她理财的攒钱助手活动就引导走了我的思维,等会过神,已是过了大半个小时,真是拿自己没法啊。也不闲话多说了,还是继续分享一下昨日未介绍完的内容,主要是觉得有不少干货,很是能带给我不少新的启迪。
说到这,我先插一句,实在是有些过于粗心了,由于她理财改版,没找到发贴的地方,因为一直在这里回复,结果另发新贴时发成了理财日志,今天突然想起怎么没看到我的11月读书笔记找了找才发现了这个情况,真是个乌龙事件啦,但这两者到底有啥不同,也没怎么搞懂,有空再研究研究。
言归正传,接昨日:观点6:每天阅读大量信息,但是没怎么受益,还养成了信息强迫症,如何克服?(PS:对我来说倒不是信息过剩过题,而是过于自我中心过度,不关心自己不感兴趣的方面,并不知如何挑选好的信息来源平台)问自己三个问题a.不同信息渠道的价值有多少,能带来多少收益,不光是钱,还包括机会、能力、价值。b.统计每天在不同渠道上花费时间,一周?一月?收益上是否值得投入。c.是否考虑每天吸收的东西一年后对你有多大影响?是否值得花费精力,不读怎样?一年后,你能输出什么?有多大实用价值,能量化到什么程度。并经常考虑如何用最少精力获取最有用的资讯。如多寻找牛人、专家和口味相近的人,能起到很好的信息过虑作用。关注他们就能获得大部分优质信息。 强迫自己进行每周总结,把有用的内容分类整理,尽量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学到的东西分享在Blog或微博上,努力把这几件事变成习惯,用习惯来形成自律。
建议关注方面,结合自己的长短期目标,生活中实践:书籍(阅读、笔记和思维导图)、专业期刊、杂志(大致看一下目录,快速翻阅,有用的拍照)、行业培训、跟专家直接沟通、没事多跟别人聊天、多认识一些有趣的人。
网络:豆瓣(书评、专家、小组、小站),知乎(发现、每日精选、关注牛人、每周邮件)、挑选的少数Blog、少数几个网站。微博:挑选一些能定期输出干货的人关注。其它:TED、公开课、有声书、电子书。作者感言,控制自己上网时间,少刷豆瓣和微博,准备海量的视频、有声书、电子书,包中一定会带一个阅读器和mp3和笔记本,除了发呆时间,确保有效利用零散时间,能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
观点7:阅读,在到一定阶段时,会转移大脑自身的自身的创造性追求。任何人阅读太多但是实际应用太少就会沦落成懒于思考的状态。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作者一个中心观点,就是要主动阅读。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都要带着问题,都要有自己的判断与思考。阅读过程越主动、越多思考,就能收获越多。建议多读些有事实性材料的、包括很多细节和描写的书,而少读理论性、论述性的书。前者包括小者、传记、日记、书信集、笔记甚至手稿、档案等,读这些书可以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和真切的一面,然后用你的独立思考去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你自己的思想。而后一种书,如果读太多的话,会让你的大脑被各种千奇百怪又互相矛盾的理论所填满。以至说的都是别人的观点,却不知自己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建议阅读《设计中的设计》中的设计思考案例,《赖声川的创意学》中的[去标签]方法和《黑天鹅》中的[柏拉图化]观点。
后面就是一些趣谈杂论,也就不在此多说了,明天再来分享另一本书,就到这吧。
2014年11月29日 不得不感叹我计划的脆弱性,总是轻易就能被打乱,本想准时下班,可还是要到吃晚饭时才回家,真是要命啊。深感这些天学习时间的缺少,决定从12月开始每天必须专注2小时,并发展为3小时更好。并除了技术类书籍学习外,同时看最少1个小时的自我提升类方面的书籍。
由于公司开会占用了较多时间,加上个人打理,这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只是趁空闲时间,看了看《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就像小小丸子推荐这本书时说的,书中的主题就是“管理时间”其实就是“管理自己”。但开篇对我思想带来最大震动和改变的是“为什么学习?“。像大多数人一样,拒绝学习的理由是”不知道学它究竟有什么用、有没有用。“想到前段时间及现在该不该下决心去花本钱、精力去学习东西的想法真是幼稚的可以。也许是潜意识里总觉得读书学习这件事儿应该具有马上可见的回报性,因为从小给我们的思想就是觉得读书学习是为了换取东西,如老师的夸奖、父母的认可,以后工作的敲门砖……,个人乐趣倒是其次,功利性甚强。或到了需要解决事情时才临时去学点针对性很强的东西。其实学习真的不应该问值不值,该不该,装进脑子里的东西才是无可替代的财富,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书中说到,其实以上的价值判断选择究其根本是心智的力量。书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心智力量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境遇,做出不同的解释,得到不同的结论,最后产生截然相反的选择。“个人的提升重点是心智的提升,而不是其它什么方式和方法。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看的内容不多,想来后面还有不少好的东西,今天就先写到这吧,等再看时再来分享一下好的经验,以作交流。
2014年12月1日 今天忙忙碌碌还没怎么做出成果,本想趁着model有问题就刚好升级成光纤,可到了却发现要原宽带登记人的姓名,当时不是我的名字,由于距离远,也只能明天再说了。不过今天值得高兴的是买的行动日志到了,回家仔细研究了半天,感觉主要是以工作为重点安排,但一则我的工作没那么重要及繁忙,另外现在我的主要重点放在了自我提升、完善方面,稍有些不太合心意。但想到主要是培养自己记录和安排的习惯,也就不再纠结那么多了,按自己的需要来用吧。
由于想要升级电脑配置,在网上挑选比较配件花费了太多时间,又不太清楚配置哪种更好,更是东问西找,把该做的正事都忘了。以后真的是要改掉自己为了一点价格差而消耗掉更宝贵的时间的缺点,把眼光放高一点,不要总是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却忽视了大方向才是重点。
言归正传,还是写点昨日因故未写的读书心得吧。由于全文较长,也只能看到哪说到哪。今天看的主要是心智对于一些我们时常遇到的工作和生活的判断的影响,如上司真的愚蠢吗?你真的那么优秀吗?兴趣真的那么重要吗?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吗?……虽说有些观点我还是不能太过认同,但有些见解真的是认知不同真是有完全不同的行动,对事物有完全不同的见解,这将会影响我们最终得到的结果。其中对于兴趣真的有那么重要,让我不由得更加慎重对待关于人生中相当重要的选择,我认为如果不是以嫌钱为目的,甘愿去为之付出那就是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往。并且在关于学习方法真的是那么重要吗,吸引我的倒不是他的一些理论分析,而是其中介绍到的钟道隆先生的逆向英语学习法,让我很是感兴趣。其实很早就听过这位大师的故事,可当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资讯查找手段,也只是当个故事听过也就算了,现在很有点想法去找来看看这方面的介绍。但我不得不检讨自己对于方法手段有些过于痴迷了,也许总是真欢玩些小聪明,对于这方面情有独钟,今后还是要克制一些的好,至少要完整实践过一种才进行下一种,而不是今天这个,明天那种,结果却一无所获。
今天学到的关键是发现人与人间的心智力量的差异实在是太过困难,因它太过隐秘,并且这种差异要么干脆被忽视,要么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被拒绝承认。一旦我们的心智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会因为错误的理解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因些浪费的时间往往不仅无法估量,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和浪费甚至可能根本无从知晓。
现在起,要对心智的修行和训练作重视,这才是个人修练的核心所在。
2014年12月3日 今天由于电脑网络总是出故障,上网上得很是心烦,本想出门跟同事运动一下,可天公不作美,只能作罢,但好不容易能放松一天,也就把时间拿来养精蓄锐了,也就是睡觉了
,实在是有点放纵啊,看到小丸子发起的2015年计划,让我想了很多,但就怕是想得多,做得少,不管怎样,明天还是先拿出一个具体方案,至少每月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哪怕能做一样事也比我现在这样想多头并进,却总是半途而废的好。
还是将今天看的一点读书心得写一下吧,虽说有点少。今天学到的观点是:“我们真的能够控制自己的大脑吗?而不是被自己的大脑所控制。”以及“如何认知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自己。”真的就你绕口令一样,很容易就被混淆和迷糊,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自我要有良好的自省机制,以理智去控制行动,而不是被自己的潜意识或欲望所引导。
对于如何解决对我来说最痛苦的事儿的借鉴:“道理都明白,但就是不行,永远在一模一样的地方跌倒。”记录如下:1.拿出纸笔记录下你的尴尬和错误,并定期回顾,固定在一个本上。
2.尽量弱化你面临它们时的痛苦,因为大脑的保护机制会很容易遗忘痛苦,平静去对待面对。
3.学会用心智的力量把痛苦的事转化为或快乐、或满足、或幸福的事。
4.锻炼和掌握“提高满足感的”能力,审视自己哪方面天性对于即时满足要求最强烈,并挑出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写在明显处,不停提醒自己控制它。
今天就到这吧,没太多内容分享,只能有空再加油喽。但今天却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也不想再纠结网络课程到底是不是骗钱的了,还是决定明天报名参加了一个网络课程,几千银子真的是大出血啊,不过既然下定了决心要改变,这也算是走出第一步吧,至少知识是最值得花钱的。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有些夸张,但这也逼自己不得不努力才对得起交的钱啊,至少对于我这个铁公鸡而言,真的是最大的动力呀,不再找借口而退缩了。
2014年12月4日 今天由于早起到公司做清洁,耽误了相当长时间,回到家也有点想休息一下,就将计划推后,结果总是一被延后的计划总是就没了下文,要吸取教训啊。因为中午为网络课程交学费本以为很快,结果花了意外多的时间,也就被打断了学习计划,真是不能抱侥幸心理啊。
还是来说说抽空看的点《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吧,现在看书的节奏有点拖踏了,每天为自己作的规定也没能严格执行,要吸取教训作整改。还是拉回话题,今天看了两小节,其一是如何精准感知时间。我们倒底是把时间当成敌人,只想掌控它,支配它;还是把时间当做朋友,与它“合拍”。在这里我又看到了作者推荐《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由于对柳歇比夫记事法有所了解,也就没想过详细的去读一下这本书,但由于在有关时间管理的书里面,这本书总是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也不由有了些兴趣,也许我也应该去找来看看。也更坚定了我更加要记录时间开支的决心,并要详尽。书中写道它的好处是:“遇到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也让我想达到如柳歇比夫的境界,能清楚的感知时间,通过长期刻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不知道能不能达到,真是值得期待啊。
也希望能解决我不能按时完成计划任务的焦虑感和拖延症。
其二,是如何用好最好的工具——纸笔。当我看到作者记录时间的情况时,我不由得笑了,想到我的情形,不由深感吾道不孤也。他将“懒惰”视为“七宗罪”中的最大原罪。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人一生中最大的经验是“半途而废”,如何与懒惰作斗争,在书中作者介绍了些他的经验,对我也有相当大的帮助和借鉴。除了下载一些提醒重要事项的软件外,就是将最近决定需要养成的习惯贴在身边任何容易看见的地方,并把一些重要的事项写在一些空白卡片上,随身携带,如:”别忘了记录时间开销。“”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才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外也可以避免轻易地谅自己。当看到未记录时心生愧疚之感时,这种感觉才是你去做一些”正经事儿“的最实在的动力。如果不记录下来,就会很容易原谅自己,继续放纵,更可能没有体会任何理由自责——因为你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
并为自己建立一个”Reset"按钮本,说明如下:其中每一页通常只有一个句子,诸如:快乐是一种本事;生气是浪费时间的,……有此页面,在那个句子下面记录着一些日期以及一些注释——就是,用那个句子“Reset"时我的大脑的时间和原因以及结果。当大脑死机之时(当我们暂时或很久遗忘了这些重要道理时,如已经很长时间忘记了快乐、总是容易生气等)。
从现在开始我的忠实记录时间之路。
2014年12月5日 这里看来要成为我的反省平台啦。今天东一耽搁西一意外,几乎没有做成太多的事,不过今天耗时最大的一部分还算是比较有意义的,至少比我看小说要来得好。由于才开始接触网络教育这部分,很多东西都不太会弄,尤其又不是爱好实验新东西的人,很是花费了一些无谓的时间和功夫。并且预计时间和实际时间有较大的出入也有占相当大的原因。想来万事开头难,如果走上正规的话,想来应该能节省一些时间用来做点其它事情。
有时候真是不能贪一些小利啊,因攒钱助手活动不支持工行卡,本想省点转账费,就准备用财付通转账到建行卡,可没想到现在连财付通也开始雁过拔毛了,之前还不收的,一气之下就提现,结果因是5号零点后提现,结果要6日才到账,如果是节假日还要顺延,明天到不到卡上还说不定呢,这才真的是叫我偷鸡不成失把米啊,恨哪。本想取其它宝宝里的钱,可又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形,不过今天未攒钱成功,周末两天也没戏,也就只能耐心等待了,周一再操作了。
现在我强烈感受到记录的重要性,有必要随身带个笔记本记录一些灵感和思录的整理,仅仅只是一些事项安排感觉还是不太够的。由于学习计划安排有变,可能以后的重点有所更改,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以后的行事安排了,由于工作原因,调整真是绞尽脑汁啊。现在真是时不时的后悔,为什么早些时候没有现在这样的觉悟啊,想到逝去的时间,跟其他优秀的人相比,跟现在高学历的年轻人相比,真是压力山大啊。不过平生也无大志,只要无悔我心,也就够了。
2014年12月6日 今天想学习一些PPT基础知识和如何在excel表中数据转换成表格,但由于底子不好,搜索时花费了大量时间,却没有找到想要的视频资料,杂乱的看了一些内容,网上就这点不好,资料海量,但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能不能又快又好,完全只能靠人品的说。好了,也不在闲谈其它了,还是在这里分享一下今天继续看的书的内容吧,也算为自己加强一下学习效果。
现在也没办法同时做到又能看得快又能作好笔记的效果,还是慢慢来吧。今天就写两方面学到的观点知识吧。一、时间记录成习惯后,(PS:目前还是我的难点和重点,没法说啊。)接下来要养成第二个良好习惯:每天制作你的时间预算。这想来也将成为我的难点,因为工作时间的不固定性(PS:临活性很大,虽说每天6个半小时,从来都 差不多在8小时左右,且要配合工作随时调班,实在是很难按计划执行,以后再想想实践改进吧。)但还是把一些能用到的一些小技巧先写下来吧,以备后用。
时间清单:1.列表罗列;2.为任务标上权重值(如一般、重要、不重要就好了。)书中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就是要必须学会分辨到底是“真的重要”还是“显得很重要”,能及“真的不重要”和“显得不重要”,必须再三审视,而不至于轻率地作出选择。并且不要害怕去做修改主,你在修改,就说明你在进步。我不得不承认我以前许多计划未持续进行下去很大的原因就是害怕计划的变动,如果计划稍有变动或不能如预期完成就会挑动我那脆弱的自尊心,无法接受而潜意识不再想继续下去。这也是我有待改进之处。并要做好第二套方案,而不是只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计划 里,以免显得太过不成功便成仁之势,更容易带来挫败感。如何判断重要的标准:任务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是否确实有益,而不是有趣,来判断每个任务的真实属性。
2.提高时间使用率的最直接方法:同时做两件事。决窍在于:a.其中一件事最好是机械的,少点技术含量;b.另一件事儿不是特别需要大量脑力支持的;c.两件事儿者应该是确实有效用因而值得时间投资的。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使用列表来分析、总结,而制作列表,运用列表也确实将是我今后要加强练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但也要注意:大多数情况没必要制作列表;最好的工具是纸笔;列表 没必要工整,可用最简便的方式记录,如缩写、箭头、线条等,除非不得已,整理、誊写或将之分类,都是浪费时间的事。(PS:对于有点“强迫症”的我尤其适用);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牢记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为临时增加的觉得自己有才的想法记录在上,以免打乱正在执行的任务项目;为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PS:这点理解还是有点模糊,再三看都觉得无法心领神会,只能在以后慢慢揣摩实践了。);列表一旦开始执行,一定要执行到底,不要常改变方向。
好了,今天就到这,总算到现在才有点在做正事的感觉啊,不再是像以往混日子的状态了。
2014年12月7日 这两天由于要为网络课的作业查找大量资料,感觉实在是时间不够,而且用脑过度,必须要用睡眠来补精力。没有太多时间与这里的财蜜们互动,不过每天还是抽了点空来看会书,也算转换一下思路吧。今天读到“该不该做计划,如何做计划。”对于做计划的书想来也很多了,但这里却主要讲的是制作计划时的个人状态,这章中最给我信心的就是这段话:“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的并且是必要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制作长期计划的,这是一种能力,几乎也是最重要能力之一,这需要挣扎,需要努力,需要一点一滴开始。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制定过分长期的计划,哪怕一个星期的计划,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真是让我心有戚戚焉,想到以前无数次流产的计划,说多了都是泪啊。我应该学学作者,平静地接受自己平凡甚至庸的天分,从短时间的计划开始,并逐步延长至长期,即使是一年也是相当不错的了。因为理想固然应该是有的,可往往太过遥远而总是看不清,就容易心生放弃,把现在短期清晰目标做好,保持乐观就好,并且只要相信这是努力就会获得的技能。
另外对于一些简单的目标,如健身、背单词等完全不需要什么计划,只需要“执行”这个动作就好,因为很多时候,只要你开始行动,哪怕事先并无计划,也往往会有收获,但反过来则无任何意义。
这里带给我最好的启示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因为在最初甚至连基本的认知都没有的时候,制定出来的计划十之八九不过是空谈。”(PS:深表赞同啊)
今天在这最后共同分享书中这段话给想要改变自己的朋友:“不要想太多,找一个你觉得会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行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关键在于每次挫折之后能否吸收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了。”
2014年12月9日 现在由于有了大量的学习目标,感觉真是时间不够用啊,不过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跟之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对于PPT还是初级入门状态,摸索试着制作花费了相当长时间不说,还没达到想要的效果,转而想到用用思维导图软件,下载试用了好些才找到一个比较稍微有点顺心的类型,其它要么捆绑软件太多,要么英文版本,实在是伤不起。有些事也急不来,只能每天学点,试着掌握到精通吧。
还是来写写今天看的书的内容吧: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思考、但“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如对经验的总结及摆脱经验可能带来的局限性。书中提出的观点新鲜在于“知识的传递和信息的传播不仅需要站在对方理解的立场考虑问题,更要知道如何在双方立场都无法考虑到的问题。”这里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克林顿夫人希拉里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所说的:”所谓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所谓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的但是没想到过要去的地方。“对于书中作者提出的建议也可纳入以后的书单,认真至少分别阅读三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书籍。
另外就是关于自学能力,必须掌握基础技能阅读理解能力,关键这事儿不光是能读就行,而是要有正确甄别能力,及输出存储能力。并且对我来说优秀的检索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能力,说到在网上搜索所需的东西并能得到有用的内容的相关体验真是有切肤之痛啊。再有就是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指的是写出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理性文章的能力)。最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才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PS:这里说的一句话”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才开始“让我相当认同,不得不说现在能让我有底气的技能都来源于工作中的需要。也指引了一条学英语的可行性方案,不知多少次下定决心学英语,可总是没有下文,其归根结底是太过懒惰,总想着先学会单词,也就差不多了,却没想过如果不用,怎么有动力继续下去呢?如果有可能,对我的自我最高挑战,自学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一举两得,不过暂时来说也是远景吧。)
今天就先吸收这些吧,明天再来继续。
2014年12月10日 今天大概有些感冒,头痛得紧,本想报个到就完,但才想到要刚承诺每日要写读书笔记,可不想这么快就打自己的脸,好好歹歹还是写点吧。由于今天无意中浪费的时间较多,也只能看到哪算哪了。
继续上次看到的后面部分,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对个人来说就是如何对抗“自我的选择性输入”,人总是喜欢自己喜欢的,逃避痛苦是天性,这对一个挣扎着发展自己心智的人来说,有必要把它当做自己一个可怕的敌人来看待。——纸笔,就是武器,锻炼“反刍”的能力。书中推荐方法:有空时,或干脆找出一段时间,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或者支持的,或者反对的,或者无所谓的论点观点记录下来。无法理解的,写下自己当时的疑惑究竟在什么地方?支持的,记录下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实例;反对的,也一样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实例;甚至那些无所谓的,也可以写下为什么自己觉得这完全是无所谓的。这样的记录有会使任何一个有着这样良好习惯的人获是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的能力,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的受害者。
再就是要正确理解时间和进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够努力就能一直持续进步。也许潜意识里一直都有一个误区,认为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获,当觉得进展“过分”缓慢“就容易产生动摇,其实有可能这只是积累期,过了平台期就有可能突破,但放弃了,也就没有如果了。
后面就是一些对于老师和学生认知方面自我的见解,很是生动有趣和坦白,不像一些书里套上高大上的光环让人去膜拜,如果是学生来读此书里的话想来会有收获。并且如何正确的对待考试,曾经从学校毕业过后,就从没想过还要再去忍受考试的折磨了,所以自考的事总是放了又放,不了了之,没想到到了现在,居然老身聊发少年狂,又有了这方面的想法,世事无常啊。这部分有空再好好熟悉,应该能有点对我以后有用的东西。
好了,时间也不早了,明天有时间再来这里转转看看好贴子,结交新朋友吧。
2014年12月11日 今天读到《把时间当做朋友》里关于做笔记的部分,让我印像深该的一个事例就是作者的父亲,既使是那样记出众的人,却也会做笔记,并且笔记不是做了就算,而是翻得都破了,不仅是普通的记录,各种典故下,竟然都标了日期——在随意谈话中用过这个典故的日期。除了日期之外,还有很多貌似潦草却信息充分的备注,比如这则典故、句子、趣闻、轨事、笑话都可以说明什么什么问题,用在什么地方……“学东西就要好好学,不能只学样不学本。”——这句话对我同样意味深长。
并推荐了拖马斯尼尔森出版社CEO-迈克尔.海特的笔记方法以作参考,我也打算亦可作为借签。对于重要的会议或课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备上一支录音笔,就最好不过了,以防不能完整或无法记录时备用。并附上我根据内容理解的笔记样式:
好,今天由于在网上选书耽误了许多时间,后面内容就明天再说吧,休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