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篇——对于近期几件财经大事的个人解读
1.关于养老金入市:
养老金为何要入市炒股?谁都知道股市是高风险的地方,而养老金可是老百姓的救命钱,许赚不许赔的,致使它甘于冒险的根本原因在于养老金入不敷出的现实,它必须去追求更高的收益率,而它选择了炒股,那就意味着这个风险是可以承受的,换句话说,养老金入市之后的股市应该是有利可图的。
本次养老金入市选择了多达21家机构替它操盘,意在分散风险,同时也给这些入选机构带来了竞争,相信养老金对他们是有考核指标和评比的。对于股市的影响就是将资金化大为小,潜移默化的进入到市场当中,甚至是分散到不同的股票品种上,可能就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完成了投资布局。所以我认为养老金入市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节点,这并不重要,我们只需要明白一点,养老金能赚不能赔的特性给前途未卜的A股带来了切实的希望。
2.关于美元加息:应该说这次加息并无意外可言,对A股直接的影响也十分有限,而我们需要关注的也是汇率的走势变化。美元加息带动美元进一步走强,未来本币贬值的压力会增大,而在美国本土美元利率的上升必然导致投资成本的提高,而随着A股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本币贬值会增大国内股市的吸引力,只要具有足够的获利空间。深层次来看,汇率下跌可以有效改善出口,从而进一步提振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关于量化基重复投资的问题倒是可以适当精简,我个人选择多拿几只主要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毕竟各家的量化模型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并非所有的量化走势都是一致的步调,当然我是属于看好量化的,所以多买点,这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这么跟你交个底吧,定投一定要有投资个三五七八年的准备才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定投的真正优势来的,一两个月不到就止盈一次打乱定投整体节奏了。
嗯,入市不久也在不断调整中慢慢稳定下来,如果全部集中在投资A股的基金,感觉风险分散的力度还不够
其实对于投资基金尚不足年的新人来说更多就是锻炼心态为第一要务,挣不挣钱还在其次,或者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基本功练好了以后挣钱的机会多得是。
如果一开始就太过苛求于收益率或者操作成功率的高低其实长远来看可能有揠苗助长之嫌了
定投遵守纪律,就不会停止,止盈后继续下一轮就是操作频繁一点,因为止盈再投和不止盈一直扣款,收益会差很多,考虑一下是否操作次数多一点会更加有利,今年的行情啊,4个月定投收益5个点,这一跌就没了,以前一年15%,今年差了吗?
心里要明白一个道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不要贪多嚼不烂,还应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比较实在。投资如果真有什么秘籍的话,也不过就是一句话:做生不如做熟,自己不懂的不要去碰。
操作频繁收益高一点有证据吗?还是又是自己的想当然呢
想去了解一下,如果重复效果的做熟也没意义,等有空吧
我且问你投资满一年了吗?如果有那你下这样的结论也算有理有据,如果没有那就不要全凭主管猜测,很多时候事实可能大大出于意料的
就像小孩子一样,走还没走稳当就开始想着跑了,结果往往就是跌得伤痕累累
看了萧碧燕的《买基金坐拥双薪》有一个这样分析的图表
那她书中有提到具体的止盈标准定在多少合适吗?
看吧,她也没说4、5个点那么频繁呀,至少10个点以上才有止盈的价值
应该是根据各个市场的情况而定吧
读书还是要避免偏听偏信,只捡符合自己想法的那部分去断章取义,事实上很多结论能够成立都是有一定前提存在的,并不是孤立的一个概念。
所以拿出来探讨一下10个点以上说不定要两年了
操作的决定权在你手中,我只能言尽于此了,何去何从全在自己把握
定投的意义何在呢?最好静下心来想想这个问题,很多答案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