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房屋的全过程记录贴
我以前买学区房的时候,没有考虑太多,因为当时孩子刚出生,对上不上名校,我没有太大的感触,选了一处位置好的学区房(就是离学校太远),买了出租。
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我越来越注重他的教育,换一个学校,是我一直在考虑的事。话题:名校本部VS新建分校,哪个更好?
多校划片我也坚持买学区房:我会选择买一个能上名校的学区房,如果孩子成绩好,我会支持他考私立,如果成绩一般或者很差,起码,学区房所在的那个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我相同,我们会共同努力把孩子养成一个三观正的好孩子。
买学区房的一个另类注意事项:选校区房,不光要看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老师的素质,还要看所在片区里家长们的经济情况。买学区房,不光看房价,还要拼送礼身家的!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多方面考察,不要光奔着一个名头就去了,不然,还是普通学校吧……
于是,我跟老公提出了换学区的想法,经过多次测算之后,我们选择了置换。
我是这样觉得的:
1,年轻人要勇于置产。在你有能力买房的时候,要多调研,选一个前景好的,哪怕买个小户型,也比郊区大户型值钱,多背贷,不要盯着30年翻倍的利息默默流泪,你要知道,理财得当的话,不用30年,同样的钱就能翻倍了。
2,有住房后,再有钱了,可以做一下对比,买个房子出租的收益高,还是置换成大房子更合适。
3,两套房之后的资产调整,置产or置换,需要根据各家的需要,置产的话,依旧是地段为先,置换的话选择置换掉相对劣质的资产更换成优质资产。
贷款问题是重中之重,毕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合理贷款很重要,合理贷款的前提是你要把钱好好算一算。
算你口袋里有多少钱,算你能调动多少钱的资源,算你未来5-10年需要不需要大项支出,算你的还款能力,算你的生活需要多少钱来支撑(不管是享受的还是普通生活)等等。
钱都算不明白,买房的事就交给能把钱算明白的人去做吧,你千万不要参合。
“超前消费”与“过度消费”是两码事,合理的买房贷款是“超前消费”,影响了生活质量的买房贷款那是“过度消费”,我们提倡超前消费,但是不提倡过度消费。
于是,我们开始了看房路,看了两个学区,在第一次看房之后,我果断换了学区,再也不看之前的学区了。刚开始差点冲动要定个房子,被老公给制止了,感谢当时的制止,不然买不到现在的好房子。
终于,房子买完啦。
从2016年8月11日,签了卖房合同,到11月22日交了买房首付,2017年1月18日拿到卖房的尾款,2月4日拿到买房的房产证,预计4月上旬银行会放款给卖方,我们能够正式拿到钥匙。
赶上本市交易系统改革,一直在耽误时间,基本上都要5个月才能办完所有手续。虽然慢,但是,好在两个房子买卖三方都是很nice的人,漫长的等待中,我们还是很开心地等着。
置换完毕之后,收到身边很多朋友的咨询,所以,我也在思考:是什么阻挡了你的房产置换之路?今天在交易所看到别的房子的交易信息,比我买的贵,这才多久呀~所以,学区房这种稀缺资源,如果要买,还是趁早吧!
置换过程中,我还吐槽了老公两次,虽然槽点满满,但是,很欢乐嘛~
一买一卖中,我们就面临了租房子,于是租房、搬家、改造,一样都不落,都经历了……
买了房子,自然要装修一番,毕竟要住很久。于是提前想了些关于装修的事,4月份开始动工。

干货
攒着当资料
坐标同城市,请问你买了哪个学校的学区房。然后选择这个学校的理由是什么。或者我可以看你哪篇贴,看到这么重视教育的妈妈,借鉴一下,虽然我家宝宝还在肚子里。
等装修篇!
是呀,今年就装修。
同样面临换房的问题,越不行动越焦虑。收藏了,晚上好好看
哈哈哈 宝总你这买房统计,等于做了2016的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