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你的收入
这几个月我一直在折腾我那些工资,盘算着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我的工资。其实前些年在工资规划上,我已经是蛮有心得了,毕竟靠着工资攒了房,攒了车,还攒了钱。但是就如政治书上所言: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收入和支出实际情况的变化,必然导致工资规划的变化。
比如,原来在规划工资时,我只需按照最简单的比例操作,即25%投资+25%储蓄+50%生活类支出。实际情况是我经常用不完那50%的收入,因为当时不仅月薪高,而且 吃喝在家里,不出生活费。所以按比例拨给生活类支出的预算总是花不完 --- 尽管当时每个月都是随便花。
但是,现在实际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已经改变,不能很好地规划到手的工资,就意味着月光,甚至靠消耗以前的储蓄来过日子。这样的财务方式真心不健康,而且给家庭CFO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经过反复的思考,我的思路从原来的“挪用兼职收入来补贴支出缺口“”,转变成了“更加有效地管理我的工资,以实现收支平衡”。
2016年以前,工资收入远高于支出,无压力。
2016年-2017年7月,支出远高于工资收入,压力大,靠挪用兼职收入来补贴支出缺口。
现在,我要更加有效地管理收入,以实现收支平衡。
一、了解我的收入和支出
1. 分门别类罗列收入:
之前,我就算个大概,比如月入5K。现在我是分的很清楚。
每月按时流入的现金流:老公工资,老婆工资,老公公积金 (直接抵充房贷)
每季度按时流入的现金流:老公值班补贴等
每年按时流入的现金流:房租(付6押1),老公年中奖,老公年终奖,老婆年终奖
以上3类收入都具有按时按量的特质,不会有金额的浮动
每年其他流入的现金流:家庭理财账户的投资收益,金鹅账户的投资收益,兼职收入,美男的压岁钱
此类收入具有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
2. 分门别类罗列支出:
之前,我对支出也就算个大概,反正不会超过所有收入的50%。现在极有可能收支不平衡。
大额固定支出:房贷,保险(含公婆老爸的保险以及房屋险支出)
生活类支出:伙食费,置装费,美男吃穿用等 --- 每月支出
其他弹性支出:旅游费(预算是2W/年),耐用品更新等 --- 属于可花可不花,可少花,也可多花
复合型支出:交通费,孝顺父母费
复合型支出是我自己分的类,因为用于支付这一部分的收入来源是复合型的。交通费一年预算1.7W,每个月从工资收入里取800元用于加油,剩余的7400则需要从家庭理财账户的投资收益中支付,用于支付车辆保险,保养以及罚单。孝顺父母一年预算1.5万,其中每个月从工资里取500元,或者买小礼物,或者请他们吃饭,剩下的9000预算则需要从家庭理财账户的收益支付,用于送节或带长辈旅游。
二、有效管理资金: 按量入为出原则,对收入和支出进行详细的分配,大额固定支出专款专用
这一步是关键。如果说以前是粗放型的工资规划风格,那么现在就是细致入微型的工资规划风格。真的是超级细致。
关于支出分配:
大额固定支出中,用房租和老公公积金来支付房贷,用老公年终奖和我的年终奖来支付保险费用。多余的钱就放在货币基金暂存。
生活类支出,由工资支付。
其他弹性支出和复合型支出,除去工资每月支付的一部分费用,其他费用均从家庭理财账户支出。
关于储蓄和投资的分配:
每月拿到工资后,先储蓄1000元 --- 这真的是从牙缝里省钱。
金鹅账户的收益是滚动投资,不能动用。
美男的压岁钱只进不出,持续投资。
兼职收入入金鹅账户,不动用。
家庭理财账户不可以动用本金,收益看情况动用。
针对我的这个资金管理方法,繁琐是第一感觉。我也曾经犹豫过一段时间,是否需要管理的那么细?毕竟,我一直是一个懒人。但是,确实现实情况就是支出太高,主动收入太低,如果不能很有效地管理,那么时间长了以后,对于我的攒钱目标的完成是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宁可麻烦一些,也要做到有效地管理资金。
更多关于工资规划的干货贴:

我家感觉连日常开支都不够了
连买两套,又租了一套,未来也要吃土了。现金留在手里等后年装修用,不敢动。
那就好好把钱留住,感觉买房会上瘾的
是啊,我现在不能有现金 有了就想买房,怎么破?
我也不知道咋破,因为我现在也天天想着买房,一直在劝自己不要买了![[晕]](https://static.talicai.com/emoji/ta/emot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