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流沙的读书笔记】读贾平凹的《活法》
响应小组的号召今天开始读书,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我选的书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集《活法》。给自己加油,一定要坚持21天的读书笔记。
1#. 7月16日,第一天读书笔记《关于女人》,4楼
2#. 7月17日,第二天读书笔记《说房子》,10楼
3#. 7月18日,第三天读书笔记《朋友》,14楼、15楼。
4#. 7月19日,第四天读书笔记《说家庭》,16楼
5#. 7月20日,第五天读书笔记《说舍得》,17楼。
6#. 7月21日,第六天读书笔记《名人》,18楼。
7#. 7月22日,第七天读书笔记《笑口常开》,19楼。
8#. 7月23日,第八天读书笔记《生活的一种》,20楼。
9#. 7月24日,第九天读书笔记《说奉承》,23、24楼。
10#. 7月25日,第十天读书笔记《说打扮》,26楼。
11#. 7月26日,第十一天读书笔记《说请客》,27楼。
12#. 7月27日,第十二天读书笔记《好读书》 ,34、35、36楼。
13#. 7月28日,第十三天读书笔记《美食家》,39、40楼。
14#. 7月29日,第十四天读书笔记《听来的故事》41.42.43楼。
15#. 7月30日,第十五天读书笔记《女人与陶瓶》48.49.50楼。
16# 7月31日,第十六天读书笔记《对月》51.52.53.54楼。
17# 8月1日,第十七天读书笔记《关于父子》55、56楼。
18# 8月2日,第十八天读书笔记《“文革”的故事》57楼。
19# 8月3日,第十九天读书笔记《四十岁说》58、59楼。
20# 8月4日,第二十天读书笔记《佛事》60.61.62.63.64.65.66.67楼。
21# 8月5日,第二十一天读书笔记《说孩子》68、69、70楼。
-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7月27日读书笔记(第十二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好读书》
此文作家先列举了许多读书的坏处,如:
“好读书就得受穷。心用在书上,便不投机将广东的服装贩到本市来赚个大价,也不取巧在市东买下肉鸡针注了盐水卖到市西;车架后不会带单位几根铁条几块木板回来做做沙发,饭盒里也不捎工地上的水泥来家修个浴池。钱就是那几张没奖金的工资,还得抠着买涨了价的新书,那就只好穿不悦人目的衣衫,吸让别人发呛的劣烟,吃大路菜,骑没铃的车。但小屋里有四架五架书,色彩之斑斓远胜过所有电器,读书读得了一点新知,几日不吃肉满口中仍有余香。手上何必戴那么重的金银,金银是矿,手铐也是矿嘛!老婆的脸上何必让涂那么厚的脂粉,狐狸正是太爱惜它的皮毛,世间才有了打猎的职业!都说当今贼多,贼却不偷书,贼便是好贼。他若要来,钥匙在门框上放着,要喝水喝水,要看书看书,抽屉的作家证中是夹有两张国库券。但贼不拿,说不定能送一条字条:“你比我还穷?!”300年后这字条还真成了高价文物。其实,说穷也不是穷到要饭,出门还是要带10元钱的,大丈夫嘛,视钱如粪土,它就只能装在鞋壳里头。
好读书就别当官。心谋着书,上厕所都尿不净,裤裆老是湿的,哪里还有时间串上级领导的家去联络感情?也没有钱,拿什么去走通关关卡卡?即使当官,有没有整日开会的坐功?签发的文件上能像在新书上写读后感一样随便?或许知道在顶头上司面前要如谦谦后生,但懒散惯了,能在拜会时屁股只搭个沙发沿儿?也懂得猪没架子都不长,却怎么戏耍成性突然就严肃了脸面?谁个要整,要防谁整,能做到喜怒不露于色?何事得方,何事得圆,能控制感情用事?读书人不反对官,但读书人当不了好官,让猫拉车,车就会拉到床下。那么,住楼就住顶层吧,居高却能望远,看戏就坐后排吧,坐后排看不清戏却看得清看戏的人。不要指望有人来送东西,也不烦有人寻麻烦,出门没人见面笑,也免了有朝一日墙倒众人推。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接上。
好读书必然没个好身体。一是没钱买蜂王浆,用脑过度头发稀落,吃咸菜牙齿好肠胃虚寒;二是没权住大房间,和孩子争一张书桌,心绪浮躁易患肝炎;三是没时间,白日上班,晚上熬夜,免不了神经衰弱。但读书人上厕所时间长,那不是干肠,是在蹲坑读书;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咕囔,也不是脾性好,是读书入了迷两耳如塞。吃饭读书,筷子常会把烟灰缸的烟头送到口里,但不易得脚气病,因为读书时最习惯抠脚丫子。可怜都是蜘蛛般的体形,都是金鱼似的肿眼,没个倾国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身。读书人的病有治其病的药,药不在《本草》而直接是书,一是得本性酷好之书,二是得急需之书,三是得未见之书。但这药医生常不用,有了病就让住院,住院也好,总算有了囫囵时间读书了。所以,约伙打架,不必寻读书人,那鸡爪似的手没四两力;要欺负也不必对读书人,老虎吃鸡不是山中王。读书人性缓,要急急不了他,心又大,要气气不着,要让读书人死,其实很简单,给他些樟脑丸,因为他们是书虫。”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接上
读到这里,我们看到了当代读书人的境况,我的印象里,他们是瘦削的,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捧着书时,忘记了身在何处,完全的投入到书的海洋里。接下来,作家又精辟的写出了读书的好处:
“说了许多好读书的坏处,当然坏处还多,譬如好读书不是好丈夫,好读书没有好人缘,好读书性情古怪。但是,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说到这儿,有人在骂:瞧,这就是读书人的酸劲了,为什么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呢?真是阿Q精神喽!这骂得好,能骂出个阿Q,来,便证明你在读书了,不读书怎么会知道鲁迅先生曾写过个阿Q呢?!因此还是好读书者好。 “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虽然互联网时代读书时间少了,但我还坚持每天读一会书,有时去图书馆借书,有时到书店买书。读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读书也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正如有人说我,总是那么淡定,我想可能与我好读书有关吧。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7月28日读书笔记(第十三天):读贾平凹的活法——《美食家》
读过此文之后,想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美食家,既:懂得如何制作,对各种烹饪方法极尽了解,对各种菜系深入研究,最后还要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品天下美食,尝尽山海鲜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美食家。一个令人信服的大众美食家,还应把那些真实的个人感受与大家分享,并尽力将这些经验推广为集体体验。
其实贾平凹本人并不是美食家,因为他不烹饪,不研制,但他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我认为应该称之为美食评论家了。作家本人的饮食习惯是即简单又精细的,他不会去吃大鱼大肉,也不会吃生猛海鲜,更不会残酷的去吃醉虾、活烧鲤鱼、猴脑,他很单纯的享受着自己喜欢的食物。他的文中介绍一位美食家如何残酷地享受所谓的美食,怀疑他是否真的可称为美食家。
“有一位美食家给我说过他的一次美食,是他出差到一个地方,见店主将一头活驴拴于店堂中央,以木架固定,吃客进来,于驴身上任选一处自己嗜好的地方,店主便当下从驴身上割下烹制,其肉味鲜嫩无比,他去的时候,驴身上几乎只剩下一个驴头和骨架,驴却未死,他要的是驴的那条生殖器,吃了一顿“钱钱肉”的。这位美食家对我说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打架,老二竟打得老大鼻腔出血,他就大骂老二,是“狼吃的”、“狗嚼的”,骂得很狠。人的咒语之所以有“狼吃”、“狗嚼”,为的是让该骂的人死得残酷,可人被别的动物吃了是残酷,人吃别的动物却认为是美食,这太不公,所以,我从不与文文雅雅残酷的美食家为友,我害怕他看见长腿的就吃,吃了我家的凳子,甚至有朝一日他突然看中了我身上的某个部位。”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接上)
作家说自己生之俱来实在不是个美食家,吃食不粗,错误却在于吃食未精,做人不高尚而还淡泊,模样丑陋而还良善。但是,在由草食转化为肉食的美食家越来越多的环境里,心性和行为逐渐不能适应,竭力想在不适之中求适终于不能适,想在无为中有所为毕竟归至于无为。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能体现出本来的善良,不做超越极限之事。
吃即重要又不重要,不重要时,是在周一到周五期间只忙于工作,至于吃什么并不重要,而在周末就不同了,三五好友或者家人相聚,总要吃些好吃的,即顺口的。我也一样,休息时研究一些美食,即满足于口感,也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有时出差在外,走到任何一个城市,都极想去吃当地的特色,品尝不同风味的美食。有人说,现在的美食家很多,能够凭空把人说馋了,这就是美食家,那么,我也算其中的一分子了!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7月29日读书笔记(第十四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听来的故事》
今天阅读《听来的故事》,此文一共列举了三个故事,故事内容虽然不同,但结局基本相似,揭露了人性的自私和卑鄙,读后令人沉思。
第一个故事,是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世上有位英雄,他来到一个村庄问有没有需要他帮忙的事。村人说山上有只猛虎一直祸害着他们。英雄就去了山上,与猛虎搏斗了三天三夜,猛虎被除了。他剥下虎皮回到村中,问还有什么祸害,村人说:“海里有条龙,你去杀死它吧。”英雄又赶到海里,苦战了七天七夜,提着龙头回来了。村人设下酒宴款待他,英雄喝下那壶酒,又问还有什么祸害只管说吧,英雄就是为民除害的!村人说:“是还有一个祸害,如果消灭了就天下太平了。”英雄问:“是谁?”村人说:“是你。”英雄疑惑不解:“怎么是我?”村人说:“因为你是英雄啊!”英雄低头想了想,站起来要离开这个村庄,但刚一迈步,却一头栽在地上气绝身亡,他喝下的酒里早放了毒药。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接上)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六十年前,一个人渡河时溺水,被另一个人救起,溺水者为了感激救命恩人,认了搭救人为干爹,一年后,这个被救过命的人路过山道,正遇一只狼追赶一个人,他奋力赶走了狼,那人又认他为干爹。此后五年,干儿子逢年过节都要去拜会干爹,日子过得平静友好。一九四四年和日本人作战,日本人进山围剿游击队的时候,抓住了这三个人带路,经过一片雷区,需要中国人先去踩雷开道,这三个人中必须有一个去死,日本人就指了那个溺水者说:“你的说话,让谁去?”他看看被他救过的人,又看看曾经救过他的人,最后说:“他去。”他指的是他的干爹。
第三个故事就简单了,是现在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单位有个叫来子的人,经常打扫厕所,年终就被评为先进分子。这个人从此就每日去打扫厕所,以至厕所稍不干净,大家就有了意见:来子,来子!来子呢?后来厕所的下水道堵塞,需要打开大粪池下去疏通,大家说这肯定是要来子下去疏通的,来子就下去了。结果下去没有上来,来子被沼气熏死在粪池里。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接上)
故事一中的村民生活在无知与自私之中,他们认为英雄太强大了,他在存在令村民不自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这样嫉闲妒能的人,自己无才无德,却又嫉妒别人的作为。金子不敢闪光,被埋没在沙砾之中。
故事二,溺水者的选择更暴露出人性的贪生怕死和唯利是图,他把救他的人送到雷区,省去了今后对干爹的拜会和照顾,留下了他救下的人对自己的报答。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就是没有人性的人。
故事三中的故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许多人被别人的奉献付出形成了习惯,觉得心安理得,当付出的人因某些原因做得不好或者没有去做时,便遭到指责。大家忘记了,那些事情本不是人家的份内之事,人家做是出于愿意,不做也是情理之中。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15# 7月30日读书笔记(第十五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女人与陶瓶》
一.作家与陶的缘由:在我的书房,除了书,堆放的有大大小小百十多个古陶瓶罐。许多人问我为什么爱这类东西,我说或许瓶与平谐音吧,说不清什么原因。一日有甲骨文专家和我谈起我的姓名三字,说贾字上半部的"西"来源于陶瓶的象形,下半部的"贝"就是古时的货币,古人的钱是在家时压在炕席底下的,出门则装进陶瓶子顶于头上。原来我爱陶瓶的秉性是与生俱来的!环顾书房,可惜的只是没有很多的钱,瓶里罐里都是空着。
二. 作家去陶艺村烧制陶罐:2001年的秋天,我得知陕西的富平县有一个专烧制陶罐的陶艺村,自己以陶自喻,富平的县名又让我吉祥,便鼓动一些朋友去那里游玩。一位女熟人也嚷着她也爱陶,而且陶艺村三字中也有一个字与她的名相同,她应该去的,也就去了。在陶艺村我们每人都亲自制作了一件陶器,当然做得最好的是我。我做的就是一个瓶,烧好了我把它带了回来。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15# 7月30日读书笔记(第十五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女人与陶瓶》
三.作家的语画: 事后,我为去陶艺村的每个朋友都画像,画得最像本人的就属于这幅画。这幅画之所以没有题名“为**造像”而是“女人与陶瓶”,我想,女人与陶瓶是有许多意味的。女人如贾宝玉所说是水做的,那么陶瓶是泥做的;女人是美丽的,陶瓶是粗陋的。当女人在做陶瓶时,陶瓶给了女人的大气,女人给了陶瓶的高贵。 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那个女熟人在做陶瓶时的神情,她做得并不好,但却专注。她做陶瓶并不是为了装钱币,而是要把她的憧憬装进去,由于太想做好反而泥坯拉动时使瓶形变歪。大家都在笑她,我没有笑,当丑陋的瓶形渐渐在她的手中完成时,我觉得那丑陋的瓶子有了灵魂,他们在瞬间里对应和融合了。
四.取语画送花:女熟人来取这幅画了,她带给我了一束晚菊。我戏谑着说为什么不送一束玫瑰或勿忘我呢?她说:晚菊是半老徐娘啊!我将菊花就插进了我制作的那只陶瓶里,我也就说了:陶瓶不厌徐娘老,犹有容光照紫霞。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15# 7月30日读书笔记(第十五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女人与陶瓶》
看到此文标题的时候,我想起了女人与花瓶,许多描写女人是花瓶的句子,像摆设一样的摆在家中,好看不中用。后来,又有新的词汇描写女性,叫“新花瓶女人”,不了解的人认为是贬义的,实则是对于女人的赞美,指的是都市新女性,她们是独立的,智慧的,有修养的,善解人意而又温柔的,她们是新花瓶女人。越来越多的女性认为,女人不应只是追求时尚,追求物质享受,涂脂抹粉,娇柔造作等只为吸引男性目光而无视自我存在的女人,而是充满了个人魅力和社会魅力的独立干练的女性;不应只是个厨房中快乐的小女人,一个等候着丈夫归家的妻子和等候着孩子放学的母亲,而应该是思维敏捷,聪明智慧,发挥女性独有的个性魅力,在现代经济大潮中独当一面的现代女性。拥有外表,懂得生活,注重健康和良好的人际,这就是新时代的新花瓶女人。在她理财,大多姐妹们都是新花瓶女人。
而女人与陶瓶,是新花瓶女人的在修心养性中塑造着美,塑造着心情,修炼着气质,当把心中的想象塑造出来时,也获得了许多的快乐和成就,虽不及花瓶的华丽,却显现出一种质朴的本真。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16# 7月31日读书笔记(第十六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对月》
这是一篇美文,语言朴实,寓意深刻。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儒,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将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接上)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在说明这个世界,就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而悲了,再不为生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机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我,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接上)
读罢此文,很有感触。“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和“万事万物,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作者阐述了在成败、生死、苦乐面前端正了态度,要像月亮一样踏踏实实地走完自己的圆,为完成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自己的力量。“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用月亮的可贵品质,激励作家走好未来的路。表现了作者不为喜怒哀乐生死所惑的大彻大悟,情绪是积极的。天下之间有神明,明月在上,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做得磊落,做得光明,因为,天上的明月像镜子一样在看着我们。
曾经无数文人黑客赞美过明月,也像明月抒发感怀。于是,借此标题,本人也借题发挥一下: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接上)
《对月遐想》
我久久地凝视着你——这轮明月。我拔开重重迷雾终于有幸见到了你的尊容,你用博大的胸怀容纳着我过往的沧桑,你用发自心底的怜爱抚平了我昔日的伤痕。你,犹如一道蓝色的极光,射入我灰色的梦中,伴在那抒情的夜里。在行云流水的天簌声中,我独品你绽放的幽华,悠远而沉静,在明眸微笑。月射清辉,蓝色极光,洒向万物, 也映照着我的心房。从此 , 夜不寂寞,心不寂寞。从此,风在欢唱,云在漫舞。不知应如何感谢这轮荡然的明月,你投在我身上的光环,犹如穿越寒冬后送给我的温暖,犹如盛夏酷暑时带给我的清凉。你带我走出风雨,送给我的是灿烂的心情,我看见了自己骨髓中也奔涌着暖流、灵魂里也饱含着温热、脸庞上也洋溢着甜美。
这时我才明白,你是解开心锁的钥匙,你是带来欢乐的使者,你是一个引航的灯标。此后,游荡不羁的思绪收起了翅膀,孑然独行的背影卸下了沉重。遥望浩月,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好想走近你,用我软软的素手去抚摸你皎洁的脸庞,用喃喃的细语送去我的感激与期待,那是流淌在心底的声音,那是灵魂深处的祝愿。撕一缕夜色,锁定我一句承诺,愿我的柔情远远地滋润你永恒的皎洁!
-
一指流沙一指流沙
17# 8月1日读书笔记(第十七天):读贾平凹的活法——《关于父子》
这篇文章是我最爱读的,因我小孩是男孩,他们父子关系很有意思,父亲喜欢儿子很含蓄,儿子即怕爸爸又想爸爸,很矛盾。
男人的角色: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男人喜欢自己的复制品:一个儿子酷象他的父亲,做父亲的就要得意了。世上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己的复制品,时时对着欣赏,如镜中的花水中的月,这无疑比仅仅是个儿子自豪得多。
中国的传统里:有“严父慈母”之说,在整个的少年,儿子很多都不愿同父亲呆在一起,他们往往是相对无言。我们总是发现父亲对儿子的评价不准,不是说儿子“呆”,就是说他“痴相”,以至儿子成就了事业或成了名人,他还是惊疑不信。
儿子与父亲的矛盾:是从儿子一出世就有了,他首先使父亲的妻子的爱心转移,再就是向你讨吃讨喝以至意见相悖惹你生气,最后又亲手将父亲埋葬。
女人的伟大:就在于从中调和父与子的矛盾了。世界上如果只有大男人和小男人,其实就是凶残的野兽,上帝将女人分为老女人和小女人派下来就是要掌管这些男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