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PK#交替的生活
在国外生活好几年也GET一个新习惯,就是交替的生活。在欧洲中国的一些特产还是很稀罕的,连上海小青菜都要2、3欧一KG。
相对于老外的菜这种国内最平常的菜很贵的,胡萝卜、土豆、西红柿都是一欧2,3KG。什么韭菜、豆角、红薯也是贵的不要不要的,只是老公一直不喜欢老外的菜。天天吃中国菜贵得牙倒,后来就不断的提升做菜的水平,开发新的老外菜品种,买菜费用从周60欧降到40欧左右,一个月直省七八百RMB。积小成多,一年能省下小一万RMB。
现在回国了仍是交替着打理生活,晕素搭配即保证营养又吃得多样化。菜都是早市上去买回来,一次至少能比在菜场省下三十多块,而且鱼和肉都能新鲜。我们生活得挺好,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但是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没有意思,常变常新也丰富了菜品不是。
过日子就是细水长流,再平淡的日子要过好也要认真规划,才是生存之道。光省不是生活,天天大搞大办也不是生活,能把生活中不起眼的点滴过好才是水平才是能力。在最不好的境况下能取悦自己,给家人一个舒心的环境,往往水到渠成。

总之过得开心就好。
你那更北了当然贵,超市的菜都是大卖场的几倍。米兰罗马也贵死了
开心很重要,但是没有物质作基础开心打折扣。
芋头在国外要五欧一KG,国内是三块一J,我现在是吃得不要不要的。还有平菇啥的,欧元跟RMB一个价,在中国使劲吃。
有些留学生一个月也吃不了几次中国菜,嫌贵呗。不过在国外天天吃老外菜要死人,我们家都交换着吃,吃好了钱也省下了。
最后一段说的很好,赞同!
那也不见得,幸福不是房子的大小,是屋内的笑声多少。钱不能代表一切。
我也是到国外漂了几年才领悟的呀,现在生活方式有点中西结合。大多老外很务实的,天朝人大多死要面子活受罪,我现在就是自我调节。走中间让自己舒服。
我没说钱代表一切,但是有点后手总是对的吧。我也没说要钱不要命呀
我在国外省的钱放一个帐号上,在国内省的钱也放在一个帐号。平时小省一点,积少成多到年底也不少钱了。有些东西本来就是可买可不买,到时添个心仪的东西给自己或是家人不是也挺好的么?
在加州理个发一次十刀,换成RMB50一次。欧州一次是7欧,RMB60一次。我老公和孩子平均一个月一次,50*10*2=1000元,60*12*2*2=2880,三年下来得四千块了。这三年都是我给他们理的,手艺上升了钱也省了。
哈哈哈,你这个超值,不错。
国外的人工死贵,能自己干的都自己干。老外不要太务实。
咱们21天帮主也是欧洲的,也挺优秀的一个人。
谁呀,我不晓得是哪个。在国外要生活得好,得不停的学习。
怎么不贵了,你以为我们回来会去文峰什么的呀。我都去菜场那里修修,才十五块。我也不觉得大店水平有多好。国外基本工资才一千多,留学生很多都是相互帮忙修。老外有些也是自己理的
当然够活了,房租便宜。生活费一人一个月一二百欧能吃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