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PK#交替的生活
在国外生活好几年也GET一个新习惯,就是交替的生活。在欧洲中国的一些特产还是很稀罕的,连上海小青菜都要2、3欧一KG。
相对于老外的菜这种国内最平常的菜很贵的,胡萝卜、土豆、西红柿都是一欧2,3KG。什么韭菜、豆角、红薯也是贵的不要不要的,只是老公一直不喜欢老外的菜。天天吃中国菜贵得牙倒,后来就不断的提升做菜的水平,开发新的老外菜品种,买菜费用从周60欧降到40欧左右,一个月直省七八百RMB。积小成多,一年能省下小一万RMB。
现在回国了仍是交替着打理生活,晕素搭配即保证营养又吃得多样化。菜都是早市上去买回来,一次至少能比在菜场省下三十多块,而且鱼和肉都能新鲜。我们生活得挺好,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但是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没有意思,常变常新也丰富了菜品不是。
过日子就是细水长流,再平淡的日子要过好也要认真规划,才是生存之道。光省不是生活,天天大搞大办也不是生活,能把生活中不起眼的点滴过好才是水平才是能力。在最不好的境况下能取悦自己,给家人一个舒心的环境,往往水到渠成。

有钱人
我们在欧州的朋友都不愿意回国,回一次差不多要花一万多欧。他们说回去就是撒钱的节奏,特别现在汇率低了
是不是见识多了,越来越回归自我了?
生活变简单了
早市土豆一快五一斤
是务实了,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