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女第2天:钱到哪去了?【21天变财女训练营第一期】
写在前面:
写作业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请在阅读完教程后,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
如涉及到隐私,可隐去真实数字。
请相信,你做作业是为了自己的“钱”,不是为了她理财,也不是为了班主任。
提交作业:直接在本课程后跟帖即可。
相关:
————————————
财女第2天:钱到哪去了?
手机党看视频,请戳这里
亲爱的同学们,早晨好。昨天我们说了收入,今天该说支出了。就像谈资产肯定谈负债一样,都是捆绑销售型的。
继续案例分析:(有没有点儿上MBA的感觉?)
今天出场的是在一线城市工作的C小姐,她5年前的收入是4000元/月,今天是10000元/月,典型的在甲地长大、乙地求学、丙地工作的中级大龄单身女青年。跑题一下说,虽然收入有2.5倍的增加,但是在魔都、帝都这类高大上的地界儿,实在不算“有钱”。
回到案例:
C小姐五年前,在公司附近租房,走路上班,中午和同事拼饭,晚餐自己解决或者社交(同学、朋友,吃饭聊天看电影),周末和男友约会、逛街;五年后,还在公司附近租房,还是走路上班,还是中午和同事拼饭,晚餐自己解决或者社交(同学、朋友,吃饭聊天看电影),周末和男友约会、逛街……可是,C小姐的存款却最高也只在万元左右,不增时减。
这是为什么呢?让她理财帮您分析下:
可能性一:赚得多、花的多?
五年前,C小姐的房租1200,现在2000,涨幅是66%,但还是小于工资涨幅;五年前,C小姐社交时AA、互请兼而有之,现在互请多、AA少;五年前,跟男朋友逛淘宝街、吃大排档,现在逛新世界、吃外婆家;五年前,出门基本靠走,时常公交、地铁,现在,出门基本开车,偶尔走路。
日常花销的特点就是:蚕食蚁吞。看起来只是每一个细节些微的变化,聚集起来却能吞掉大部分的收入。
可能性二:购置了大型“资产”?
大件商品如买房、买车,会造成短期现金流紧张,所以C小姐可能是成了有产一族?
事实上,C小姐的工资和资产变化情况是这样的:
虽然没买房,C小姐却在第四年的下半年买了一台马3,首付3.5万,两年期贷款,月供3500元,这样一来,她的收入水平直接回到第二年水准,而且生活质量可能更低。
可能性三:消耗品消费增加?
衣服、鞋子、包包、化妆品,电影电视周边产品,明星同款、淘宝热卖……海外代购、美国直邮、奥特莱斯精选……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外面的诱惑实在太多,热销的电子产品,精美的首饰、健身卡、游泳卡、美容卡,美发卡折算下来每天花不了多少钱。其实,每个女生心里都住了一个该剁手的小人儿。
来让我们理性的分析一下。
C小姐年度收支情况大盘点:
蓝色线代表她的收入变化,呈上升趋势,很健康;
红色线代表房租、贷款这些固硬性支出,第五年开始,每月车贷计入硬支出;
绿色线代表衣食、社交、交通等数额有些许变化的支出,第四年增加的5个月车贷也算在内;
紫色线代表她理论上的储蓄情况。
我不知道你看出什么,我看到的是c小姐的三宗罪:
1、 赚得不少,储蓄太少;
即使是最“有钱”的时候,c小姐一年的储蓄也只有2w多,这还是理论上的数字。
2、 预期太好,买车太早;
为了不激起民愤,我不说她买车是虚荣作祟,但一个走路可以上班的同学买车究竟有多大必要?我想,更多的原因是认为自己可以赚更多钱,买车日后会有用吧?
3、 没有规划,花钱随兴;
赚得多、花得多本身已经很罪恶了,还在涨房租的当年买车,天天贬值不说,还把存款一举消灭,这是一个大龄女青年该做的事儿吗?
C小姐花钱的习惯没有大问题啊——肯定会有同学这么说。年轻的时候,不吃好点、穿好点、漂亮点,多认识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老了,有钱有闲了,身体不行。所以,消费就要趁年轻啊。
是的,财女决不是“悭吝人”。省钱省不成“有钱人”,我们不倡导不花钱的人生,而是教大家要科学的花钱。
一张图教会你如何花钱
记住这句话:人一生要花的钱也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告诉我们的就是:不能花到人还在,钱没了的境界。
因为一生的支出规律是基本可以模拟的,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个支出高峰期是30岁~3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指出是成家立室;第二个高峰期是50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年幼的孩子长大外出求学、父母进入老年;第三个高峰是漫长的养老考验。
对于普通人来说,花钱有一些避不开的羁绊:年轻的时候没收入,求学和生活的钱由父母出,年纪大了也必然要把钱花在子女身上;60岁以后,收入来源减少,如果没存购三十年的养老金,就需要子女的支持,相反如果我们老了还能养活自己,那子女在中年时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理财师会说一个专业词汇,叫“替代率”,社会意义上的养老替代率指的是:替代率是指劳动者刚退休时的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收入(某一时期员工收入,包括退休前一年、前五年或者终生平均工资的比例等)的比例来反映养老保险的给付水平。它是衡量老年保障程度的关键性指标。替代率较低,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准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容易维持;替代率高,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准就高。
替代率=退休金收入/在职工资收入*100%
一般来说,80%就算是安度晚年的标准啦。但其实,100%甚至更高的替代率才好,越老越要活得舒服才是人类的追求。
她理财独创了一个专业名词,叫“家庭收支替代规律”。以你这一代人为参照标准,上下各一代人,共三代人的收支情况互为因果,决定了你能花多少钱。如果上一代的积累很多,30岁的人买房、买车的消费压力就会小;如果下一代的收入高,退休后30年的生命质量就会高。反之,上一代的压力也可能会传导到第三代。不是只考虑时间或者只考虑自己就可以放心花钱的。
在各种排列组合中:
蓝色的组合对你这一代最有利;而黄色的组合对你最不利。
其他的情况中,有两个组合要提一下:
最左侧组合:富人是怎么造就的
最右侧组合:苦逼的一生(纯属玩笑,不要对号入座哦!)
这就是关于支出的全部真谛啦。
“家庭收支替代”分析的好处在于,能清晰的让你看到自己和家庭的现状。有财蜜又说了,我怎么知道下一代啥样啊?恩……不要这么死板,结合上节课的“一生收入图”和这次的“一生支出图”,看看自己处于哪个位置,又在超哪个方向运动?这样,你就知道该怎么花钱了。
最后,送上给年轻女生的花钱法则:
1、像男人一样花钱。需要什么买什么,目不斜视法,不要走走逛逛、浪费时间又消磨金钱。
2、为健康和快乐花钱,回报比花在服饰和美容上的更高。
3、别太早为享受花钱,吃点儿苦、绕点儿道以后才能把钱花到刀刃上。
4、花钱买资产,别买折旧,生命只有3个月的东东三个月后再做决定吧。
5、不要根据经济环境花钱。大环境好就敢花钱、敢负债,美国人民已经拿他们的人生证明了这经验不好用。
作业:
1、案例分析:给C小姐一个解决方案。她该肿么办?
2、你的“家庭收支替代”表什么样?做个表,看看你的现状和运动规律。
例如:
3、学完今天的课程,你有什么感想?
TIPS:
小她财蜜理性消费的方法:
1、由死抠到理性消费
2、月入4.5K,支出4K,几近月光怎么破?红影姐姐来支招~~
回顾上一课:

作业
1.C小姐可以在吃饭约会社交等弹性支出上来减去不必要的开支,并且建议她每个月拿出工资的10%来用于储蓄,并且要养成习惯
2.
现状
上一代人
收入多,支出少
我这一代
收入少,支出少
未来
上一代人
收入多,支出少
我这一代
收入少,支出少
下一代人
收入少,支出多
3.感想:要注意自己的钱花在了什么地方,看有没有一些支出是可以节省的。做好记账工作,便于统计签花在了哪,也便于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务必做到花好钱,花对钱,会花钱。
交作业啦~~~
刚刚算了一下,C小姐每个月的硬性开支是5500.
其实C小姐的收入在目前来说并不是特别的高,那么为了未来可以自由支配金钱,所以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消费习惯,节源开流
10000-5500=4500
1. 《第一年》除去硬性开支,每个月其他的消费控制在2000以内(包括每个月的生活费,交友费,提升自己的书籍费,化妆品),剩余的2500元全部存起来。按照每个月3500的这个车贷数,先假设车贷一年时间,第一年2500*12=30000,这是第一年存下来的钱,这样第二年就有一部分存款。
《第二年》按照一定的比例,这3万元,一部分做一些理财项目(比如基金), 我们先算基金有5%的收益,一年就是31500. 第二年除去车贷一个月可以余下6000元。(控制了一年,每个月可以适当奖励自己,比如给自己买个小额的商业保险,或者参加一些提升自己的班级,平均到每个月经费500*12=6000)这样第二年就是5500*12+31500=97500. 第二年的存款就差不多10万这样。
2年时间下来即存钱了,又增值了自己,生活也健康了。(本人目前知识有限,只能想到这样的办法)
2. C小姐上班的地方离家里其实并不远,但是既然买车了,就只能改变一下方法了。平时上班的时候就用步行代步,这样每个月的保养费就少了,当然其他情况的话就开车啦~~~
我感觉C小姐可以每个月拿20%的钱拿来投资,多看书,多学习。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坚持每天记账。 上一代人,收入多,支出少,我这一代,收入多,支出多,未来,我这一代,收入多,支出少。 我是“月光族",沒有一点理财意识,但看了这文章我学到了好多,谢谢老师,我会好好学习的
经常记账,合理支配人民币。可是人在江湖漂,岂能不挨刀。尽量少花,不能不花。钱是为人服务的呀。
开源节流,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花钱花在刀刃上,可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
1 C的问题主要在于社交成本过高,含男友在内的一切社交活动包括时间和金钱投入,应适当减半提高效益,吃要吃到美味伴要增进友情。
2
3 要记账,整理支出表,做好支出控制。
案例分析——给C小姐的解决方案:
1.利用业余时间开车出去卖货,机场拉人,开个黑车,自己不好意思,可以让男朋友去。
一线城市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代购宜家啥的,汽车也派上用场了。
2.自己在家做饭,减少下馆子吃到地沟油的风险,还省钱,学习做饭,卤菜,做小吃,炒小龙虾,寻点秘方练好手艺开淘宝,开微店。
外婆家的菜下厨房学学就好了,做饭都不会,人生还有神马希望!
3.工资拿出一部分定存这简直是必须的,多了解理财产品,用强迫症患者的心情逼自己理财存钱!
4.记账!
5.培养自己多看书,多看美剧,多看电影,养养花,少出门,交际多交心,那种吃吃喝喝逛逛的偶尔拿来杀杀时间,不要动不动见谁都朋友啊朋友的,太木有内涵了!
我们家是典型的上一代人,收入多,支出多,我这一代收入少,支出多,我希望我的下一代收入多,支出也多,开开心心花钱,明明白白花钱,不要做人傻钱多的,更不要做人傻钱少的,理财很重要!
1,C小姐首先要学会记账,然后进行每月的定存(强制储蓄)。2,汽车的话,C小姐用的不多,可以出租。用的多,可以顺路捎带,进行拼车。把汽油费给省了。
2
1、建议C小姐把车贷房租支出后,把剩下的人按三三三原则,三分之一定投,三分之一日常开销,三分之一储蓄用于不时之需
2、上一代人,收入少支出多;我这一代,收入少支出多;未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3、坚持记帐,减少弹性支出,学会投资理财,科学花钱。
1、案例分析:给C小姐一个解决方案。她该肿么办?
一、控制开车的次数,非必要就尽量不要开车,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走路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社交聚会聚餐不可能没有,可以控制次数并AA制。
三、每月强制性储蓄一定金额,以不影响生活为前提,但是一定要有。
四、服装配饰之类,不必赶潮流,能不买就不买,如果一定要买,可以趁换季打折的时候去淘一些。
五、每月坚持记账。
2.家庭收支替代
孩子还很小所以下一代是本人主观预测。
3、学完今天的课程,你有什么感想?
开源虽然是重要的,但光开源不节流,依然存不了什么钱。所谓“年轻就要享受”的消费观,个人觉得在国内的现实情况下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除非可以百分百保证自己未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能完全不必为钱发愁),赚100花200,万一碰到急事或者生病需要用钱的时候难免抓瞎。毕竟不是西方高福利社会,以后养老看病不可能指望ZF发钱,只能靠自己(能确保自己不会生病或者有意外的自便)。所以个人觉得,在保证自身资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再去适度的享受生活还是可以的。
一、1.C小姐首先应该增加强制储蓄的比例,根据支出账目压缩不必要消费。2.如果跟男朋友感情稳定可以考虑合租,费用均摊。 3.尽量减少没必要的社交,必要的可以请到家里来做饭吃。 4.既然能走路上班,就可以闲暇时把汽车靠挂在租赁公司,费用可以用于保险、贷款和保养。5.衣服、化妆品之类不需要一味追求品牌,要多比较,有很多评价品牌的明星产品也是很不错的。
二、单身女汉纸
目前: 上一代人:收入少 支出少 我这一代人:收入多 支出多
未来: 上一代人:收入少 支出少 我这一代人:收入多 支出多 下一代人:收入少 支出多
三、感想: 目前的情况是属于收入还可以,但是因为还没有结婚生孩子,所以开支就比较没有节制,有车无贷,有房有贷。在化妆品、包、衣服、鞋子上面的开支不受控制,车也是一年花不少钱。目前主要是两点,增加理财收入,减少奢侈支出。
1、把每月的工资分为五份(日常开销,固定理财开销,自我学习增值开销,固定存款,孝顺父母)2、养成记账的好习惯,不超过预算。
我觉得一楼的建议很好,就不多说了,
我是上一代收入少,支出少,,这一代收入少,支出多,下一代收入少,支出多
感想只有努力工作,多赞资本,多学习,努力改变,学习合理的消费方式
1.在c小姐有车但是车成为累赘的前提下 我建议 讲车放在车行租赁 或者用车帮别人做广告之类 争取用车赚来的钱能够与每月的车贷持平
2.从自身消费结构以及习惯出发 改变消费结构,每月强行储蓄工资的1/5 做到不月光 有余粮
3.从生活方式上改变 没必要的美容卡 健身卡 通通取消 想要健身不去健身房也一样可以做的很好(这点我很有经验) 每个星期去公园逛逛 野餐一下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
从各个方面出发 我想c小姐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改善 。
第二个作业 我现在还没有工作 还在读书 暂时不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