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恋子读书】懂得比爱更重要
我喜欢的作家,廖一梅有句话流传甚广: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懂得。
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也有相似之处。给爱、给钱都不稀罕,稀罕的是给孩子懂得。
懂得比爱要难。
爱孩子有时候是出于本能,懂孩子却需要学习,甚至需要修炼。
1.孩子学龄前,父母功课的主题:别因为孩子,忘了夫妻相爱。
孩子学龄前很小很粘人,这个时候很多妈妈会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爹排到亲密圈外,使夫妻关系疏远,最可怕的是与丈夫离心离德,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夫妻关系应该是大于亲子关系的。这个阶段夫妻双方达成共识,给孩子创造爱的环境,夫妻亲密营造出的融洽氛围,是孩子成长的甜蜜素。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的陪伴,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孩子需要积极正面的回应,如果感觉父母敷衍了事或心烦意乱,孩子就不会感受到被关注,被爱!
作者说:“和孩子共处时,我静不下心,好像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操心,实际上,不过是杂念乱飞、妄念丛生。”真是戳中无数妈妈的痛点,多么扎心的描述!
想起昨天我儿子和我的对话:
“妈妈,你说如果着火了,首先应该叫救护车,对吗?”
我手上在干着别的事情,就心不在焉地应着:“对的!”
他反驳:“你之前不是说应该打119,先叫消防车吗?”
我顿时惊醒:“对不起,宝贝,妈妈刚刚在干活,没太听清你的问题?现在我坐下来,认真听你的提问,好吗?”
小孩子就是很宽容,他顿下来又和我提了各种各样类似的问题,这次我就认真仔细的聆听并作答!用心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孩子上小学,父母功课的主题:听孩子讲话,别替他拿主意。
上小学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烦心事,作为父母,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给孩子排忧解难的冲动,这是他学习解决人际关系冲突的开始!
3.孩子上初中,父母功课的主题:让孩子自己决定考第几名。
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让他们满足我们的期望。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绩优异,将来可以毫不费力地考上名牌大学。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关系,这些才是影响孩子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以及他对于自己人生决定权的大小。
北大心理学老师徐凯近几年在做关于名校里“空心人”的研究,非常触目惊心。调查显示,很多名校生在光环的笼罩下,内心因缺乏方向感、意义感而异常空虚,甚至有些抑郁自杀的严重症状。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小到大的尖子生,但是每步都是家长设计好,从没有权利规划自己的人生,以至于上了名校以后,失去了方向感和存在感,变成“空心人”!
4.孩子上高中,父母功课的主题:允许孩子反抗父母。
作者说她和她先生高中时段都是在父母的“高压”管理下长大的,对此深恶痛绝。某些所谓的“家规”不过是为难孩子的幌子。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特别放松。周末或假期,任由他们晚睡晚起,说多了也没用。妈妈心疼孩子,孩子体谅妈妈,互不为难,彼此感谢对方的付出,各自活的圆融自在!
家是休憩的港湾,没必要让孩子总像士兵站岗似的保持“军容军姿”;人生也不是打仗,而是一处又一处等着我们去欣赏的风景。
5.孩子上大学,父母功课的主题:学会放手,切忌过度关心。
这个阶段的父母应该做孩子的“啦啦队”而不是“后援团”!
尊重孩子的主权,包括财物的拥有权,个人空间的隐私权。比如支配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进入孩子房间时,应当先敲门等等!
鼓励孩子当家做主,允许孩子自由选择服装,发型,爱好,朋友,专业等!主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有助于满足孩子的自主感!
《管孩子不如懂孩子》的作者徐徐说:“我的孩子不是学霸,没有以凤毛麟角的身份考入顶级名校,但他的状态恰恰是大多数孩子的状态;那些上哈佛、耶鲁、北大、清华的孩子,他们父母的教养经验往往带有特殊性,值得景仰但未必可供推广。而我这平凡妈带平凡娃的经验,应该是可以被复制,甚至被超越的。”
孩子知道父母爱自己,也未必在金钱和物质上有多么缺乏,但是,真正难得的是,孩子能从父母这里得到外人无法给予的深刻的理解、接纳和体谅。
愿每一位父母都懂得孩子,愿每一位孩子都被父母懂得。
【紫恋子阅读】 《小家越住越大》《书中自有黄金屋》《如何有效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如何有效管理时间》《了解心理学,让生活更美好》《从心修行,修得佛心》《2018年阅读总结,2019年阅读计划》
【紫恋子育儿】《新生入幼儿园的正确打开方式》《遇见》
【紫恋子职场】《论出差的正确打开方式》《为了成为自己崇拜的人》
【紫恋子理财】《毕业六年,如何攒下两房两车》《手把手教你购买二手房》《从卡奴到卡神》
【紫恋子总结】《2016年总结,2017年规划》《2017年总结,2018年展望》《小她6周年》《2018莲吐芬芳,2019锦绣繁华》
【紫恋子健身】《运动能带给我们什么?》《一个体育渣到长跑爱好者的进阶》

继续赏